算是从您这里学习更多的科技知识,但我们真的有能力制造出一艘能满足14亿人口长时间在太空航行的星际飞船吗?”
“我不是怀疑您的技术水平,但我们需要时间来消化这些技术,我们的时间足够使用吗?”
恒星际殖民船的理念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已经被提出来了,但一直到现在人类在太空最大的人工造物还是只有几个人短时间内生存的空间站,便足以证明这个东西想要制造出来到底有多么的困难。
又或者是说上个世纪提出这些理念的科学家或者文学家们,过于乐观的估计了人类这个物种的伺候难度了。
人类在地球上就已经很难伺候了。
结果你现在要把整个星球上最难伺候的智慧生物,还是十几亿只一起放到无依无靠的外太空?
目前的科学理论。
唯一能满足人类在外太空几千年漫长航行的星际飞船,其实就是脚下的这颗自然星球,人造飞船内人类数量一旦达到亿这个计量单位规模的时候,根本无法想象的复杂环境变量影响之下,就算是全体冬眠一直睡到目的地的处理方案都不好使。
就算是退一步,技术上没有问题,用高科技解决这些问题,这艘飞船从无到有的制造工期也是极其漫长的。
首先庞大的它不可能在高重力的地面上造,只能放在太空造。
在太空,那问题就更多了。
问题多了,那么解决问题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可太阳不会给你那么多时间。
最终,还是直接把地球当飞船用。
但问题是,地球是不可能被啥东西推着跑的。
地球不是刚体结构,地球的受力更不是均匀的,地壳在地球的结构之中也不是一层严丝合缝的壳,倒不如说是一些漂浮在鸡蛋液上的鸡蛋壳碎渣,而且你还用针去推这些碎渣。
除非你在地球表面再铺设一层严丝合缝的,能顶得住4.45X10的32次方焦的能量释放的金属装甲出来。
而能造出这种工程的,你至少能造十艘满足你需求的星际飞船了。
“从零开始造一艘满足全人类需要的恒星际飞船,按照我的计算就算是从这一秒钟开始算起,不考虑技术消化问题,在我的技术支持下,全人类所有人都齐心合力连轴转的建造,最快也需要差不多十三年多的时间,满足东煌人需求的,需要差不多六年多的时间。”
不料汪森对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回答,就毫无意外的让在场所有人面色微变。
坐在他身边的侯敏,更是下意识的要开口。
“但我没有打算从零开始,直接用现成的进行改造式建造的话,单纯只是满足东煌所有人生存与逃亡的需求,这一秒算起不眠不休所有人放下手里一切全力开工建造的话,理论上这艘恒星际飞船只需要三年多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
但接下来他的话语又让所有人面色变成了诧异,众人突然感觉自己有些不理解对方在说什么。
“现成的恒星际殖民飞船?抱歉,汪院士您这是什么意思?”
现成的?
地球上哪个国家的科技水平高到了有恒星际飞船可以拿来用的?
就算是目前号称全球最强的军事强国白鹰也不行啊,他们手里最强的运载火箭距离恒星际殖民飞船之间的差距恐怕得有好几千个人类可观测宇宙了。
“很简单啊……”
汪森则淡然的缓缓开口:“……这艘飞船,它现在就在我们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