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落贺兰山?贺兰山在北面呢,如今也不是他大宋领土呢。难道是日后北伐失败的耻辱?

可是北伐失败也不是一回两回了,甚至到目前为止即便是纳贡都没有用这么意味明显的填词,怎么会呢?

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更加耻辱的事情。

短时间内百思不得其解的寇准,眉头紧锁的看着天幕。

和他一样的还有大宋的群臣以及宋真宗,之前的历史结合着他们通晓的,想要理解并不难,但是之后的,完全不了解的事情,只通过三两句话以及天幕三两个画面,想要去理解,实在是太难了。

只能记下来,然后等之后好好地研究研究。

南宋。

正在训练背嵬军的岳飞,看着天幕上的一幅幅画面,和那一句句歌词,不禁攥紧了拳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他双目充火,有着誓报此仇,誓雪此辱的决心。

相较于北宋人的不知所以然,南宋的许多人则是深有感触。

朝廷偏安一隅,只剩半壁江山,无数想要北伐的能人异士都痛心不已,只可惜皇帝没有这个想法,许多官员也乐得享一时之乐。

“贺兰山…”

“金人…”

从小在山东济南长大的辛弃疾,从小就见惯了不把汉人百姓当人的暴虐的金人,辛弃疾从北地来到大宋,就是为了北伐中原,光复旧土。

已经经历过靖康之耻的这个时间段,辛弃疾知晓,这个贺兰山,并不是地名,而是金人、胡人。

他垂下头,目光落在自己的平戎策之上,想着,或许能够通过天幕,再看到一些可能加入的,帮助北伐的国策上。

以及……天幕能够坚定官家北伐的信心。

他打算将这万字平戎策,上书给官家。

“靖康之变,靖康应当是年号,只是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的年号。”

“贺兰山,此贺兰,恐怕指的是人非地啊。”

北宋的全篇看下来,苏轼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前面几句歌词描写的大宋,不是失利就是纳贡,后面若说突然打到了贺兰山,然后经历了某一场耻辱,苏轼还真不太信,他更愿意相信的,是另一种他最不愿意相信的可能。

那就是胡人南下,带给了大宋一场难以言喻的耻辱,不然后世也不可能这么明晃晃的一点面子都不给撕开了这伤口。

“北宋灭亡……”

听得迷迷糊糊,感觉脑袋是一团浆糊的赵匡胤,只看到了一个对于他来说,最最重要的信息。

——北宋灭亡。

唱到耻落贺兰山下的时候,天幕上左侧出现的北宋灭亡的字样。

他建立的大宋可没有什么南北之分的,就是叫大宋。

只是,这北宋灭亡,会像大汉的东汉西汉一样分成两个吗?难道说还有南宋?

没等他仔细想想,后面天幕就继续唱了下去。

【建炎南渡 过河成遗话】

【风雨晦冥 莫须有罪罚】

【敢忘尸谏 屈和于金下】

【南海之涯 腥浪如麻】

“呼呼……”

缓了缓,这后面的词汇更是没有让他感到半分的高兴。

以汉朝为例,东汉时期好歹还有一句,光武复汉八荒达,听起来是赞誉的。

可这天幕上出现的南宋。

瞧瞧这四句,哪一句都不是好话,可见后人对这个南宋很是不满啊。

他本以为自己北宋的词已经是批评居多,褒扬较少了,没想到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

看到南宋灭亡,赵匡胤不禁闭上了眼睛,这信息量太大,他需要缓缓。

而正处于南宋时期的文官和皇帝们,则是瞪大了眼睛,他们自然知道这个南宋指的是他们。

甚至于,许多宋人都知晓过河,莫须有,尸鉴是什么……

南宋,正要以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的秦桧,听到这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