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牢狱中离开的李世民心情大好。
登基以来,他未曾睡过一个好觉,各种灾害不断,似乎整个大唐都在因为他杀兄弑弟而遭受上天责罚。
今日,算是登基以来李世民最欢喜的一日。
天降大才。
是否意味着上天对于大唐的惩罚即将结束?
如果李兴在这里,肯定会告诉李世民,你高兴的太早了,明年还有一场更大的灾难即将到来。
但李世民并不知情,所以他难得开心。
“来人,去请玄龄、克明、辅机来御书房。”
李世民来到御书房,立刻下令。
这个时候,朝廷宰相还是裴寂,但裴寂是李渊的心腹,不得李世民信赖,李世民已有计划要对裴寂动手,好让自己的三位心腹房乔、杜如晦、长孙无忌登上高位,替自己把控朝堂。
李兴之计,李世民自然要与心腹商量。
很快,房乔、杜如晦、长孙无忌三人匆匆赶到。
“臣等参见陛下。”
三人进入御书房内,立刻朝李世民行礼。
“三位爱卿不必多礼。”
李世民说着,指了指一旁的凭几,三人会意,倚着凭几跪坐。
凭几是一种为跪坐提供倚靠的工具,南北朝时期盛行,唐朝初期也多有使用,到了唐朝中后期才慢慢淡出历史舞台。
有点糊,电视里面截图下来的
直到宋代椅子出现,正式退出历史。
“三位爱卿看看这份奏疏。”
李世民指着御案上的一封奏疏,一旁伺候的太监无难立刻上前拿起奏疏,送至最前方的长孙无忌手中。
长孙无忌翻开奏疏迅速扫了一眼,眉头微皱,随即递给房玄龄,房玄龄看完后同样微微皱眉,最后递给杜如晦。
待杜如晦看完,无难收回奏疏。
奏疏上的内容很简单,渭南县令李兴中饱私囊,将朝廷下发的赈灾粮换成了麦糠,除此之外,便是对李兴的身份调查。
按照奏疏而言,这只是一件单纯的贪污案,既然言官言之凿凿,直接将李兴抓来,交由大理寺审查便是。
无罪就放,有罪砍了告慰灾民。
难不成是因为李兴出身陇西李氏,与陛下是同族的关系?
也不可能!
他们三人皆跟随陛下征战沙场数年之久,又经历玄武门之变,对于陛下甚为了解,陛下并非心慈手软之辈,为了这个天下他已经付出太多,绝不会因为一个同族之人而法外留情。
这份奏疏,显然有着更深层的意思。
三人都是顶级智囊,很快便联想到其中的蹊跷之处。
“说说看法!”
李世民指着重新放于御案上的奏疏道。
长孙无忌开口道:“陛下,渭南县令出身陇西李氏,绝不可能因区区一点赈灾粮做出以粮换糠之事,何况是全换,一点粮食都不留。”
说到此处,他停了下来,留给另外两人开口的机会。
房玄龄果断接上:“如此光明正大的将救灾粮换成麦糠,且不避讳任何人,此等做法疑点颇多,亦或许是言官捕风捉影,并非事实。”
身为房谋杜断之一的杜如晦最后开口:“陛下可派人前往渭南县调查取证,同时收监李兴,若他无罪可官复原职,若是有罪,依《武德律》,当斩。”
杜如晦将无罪说在前,是认定李兴无罪的概率更大。
毕竟此事听起来太过荒唐。
李世民微微一笑:“朕于三日前派人将李兴押解回京,当日朕亲自审问,已得结果。”
“请陛下示下。”
三人见陛下有心情跟他们打哑谜,便知此事或许并非言官所奏,而是另有隐情,但绝非寻常的诬陷。
寻常诬陷,陛下根本无需将他们找来,特意让他们去关注区区一名小县令。
即便这名县令足够年轻,且是五姓七望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