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李世民挑灯批阅奏疏。

无难端着一个精美的食盒走入御书房之中。

狱卒的盘子自是不能继续用,更换食盒的途中顺带命人试吃,看看是否下毒。

毒当然是没有的,只是那试吃的小太监请求无难多赏赐一口,他觉得只试吃一口不稳妥。

无难一眼看穿小太监的小九九,并不理会,而是将炖肉放入准备好的新食盒中。

“陛下,小李大人在牢狱中制出的炖肉,听说是用豕肉辅以各类药材炖了一个下午,软儒可口,浓香扑鼻,特命狱卒为陛下送来一份。”

李世民一愣。

堆积如山的奏疏令他毫无胃口,可听见是李兴炖出来的肉,他立刻来了兴趣,指着食盒问道:“此为豕肉所制?”

无难点了点头:“正是豕肉。”

“在小李大人妙手之下,已成绝世美味。”

说着,无难打开食盒。

尚未冷却的炖肉立刻散发出一股药材与猪肉混杂的浓香,挑动着李世民的味蕾。

“李兴竟还懂庖厨之术!”

李世民啧啧称奇,随即接过无难递来的筷子。

看了片刻,李世民不知这样一块豕肉该如何下筷子,无难立刻会意,指着豕肉道:“此肉已被小李大人炖的软烂,稍稍一夹便能夹开。”

李世民当即用筷子在豕肉上一夹。

果不其然,肉被筷子分开,十分的软烂。

李世民夹起一块豕肉,放入口中细细咀嚼。浓郁的肉香和淡淡的药香在口中弥漫开来,令人回味无穷。

“嗯,美味。”李世民满意地点点头,“这李兴倒是有些本事,不仅有高才,连庖厨之术也如此精湛。”

无难笑着附和道:“陛下所言极是。”

忽然,李世民想到什么,问道:“父皇最近不是胃口不太好吗?你亲自将此肉送去父皇处,就说是去岁他亲自提拔的渭南县令所制。”

李渊现如今是太上皇,李世民送了不知多少宫女给李渊,山珍海味更是不断。

但玄武门兄弟阋墙一事,却令李渊时常从夜不能寐,胃口则大大的减退,并且年纪大了,许多东西也吃不动,往往三四日才吃上那么一顿。

这令李世民很是头疼,却又无可奈何。

眼前的炖肉软烂味美,又是父皇看重的李兴所制,或许能够让父皇恢复些许胃口。

无难将食盒重新盖好,领命离去。

一个时辰后,无难提着食盒回到御书房。

“如何?”

看见无难回来,李世民立刻问道。

无难恭敬回应道:“太上皇原打算让奴婢将食盒原封不动带回来,奴婢依照陛下所说,告知太上皇,太上皇便让奴婢将食盒送进去。”

“等吃完炖肉,太上皇吩咐奴婢传话给陛下,说是这几日每日都要吃炖肉。”

说着,无难将食盒打开。

盒中盘子已空。

李世民见状,哈哈大笑:“你稍后便去一趟牢狱,将太上皇的话告诉李兴。”

太上皇对李兴有知遇之恩、提携之恩,想来李兴不会拒绝为太上皇制作炖肉,何况他自己也要吃,顺带做一份的事。

“是,陛下。”

吩咐完无难,李世民伸了个懒腰。

今日不仅得遇大才,还解决了赈灾难题,现在连父皇也恢复正常进食。

这一切对李世民而言,都是极好的消息,登基以来压在身上的担子都仿佛减轻了许多。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李兴。

“奏疏明日再批,朕得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后。”

心情大好的李世民李世民直接来到长孙皇后的立政殿,将李兴炖肉以及父皇的传话一一告诉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十分惊讶,夸赞道:“李兴当为李氏麒麟儿。”

李世民闻言,无比赞成这个说法。

同时,他也越发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