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姬倾澜只是粗略的看了十几份奏折,就发现这晋国上下到处都是问题,正好应了陈长安的内忧外患之说。
然而姬倾澜的第一反应却不是陈长安说的是真的,过去陈长安真的在苦口婆心。
她的第一反应是陈长安执政这么多年,晋国上下依旧有这么多的问题。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陈长安是个废物。
而陈长安善于理政的美名,多半是他自己营销出来的。
再联想到自己之前向陈长安讨教治国问题的时候,陈长安总是说一些拗口难懂的名词,让自己听不明白。
女帝更是气愤。
看来,陈长安只不过是个庸才,之前的成功,只不过是仗着晋国的国力在肆意妄为。
如果换她姬倾澜理政,早就已经解决这么多问题,让晋国更进一步,说不定早就一统天下了。
而如今陈长安走了,却留给她这么一个烂摊子。
陈长安这个狗贼,实在是该杀!
女帝姬倾澜看向眼前的卷牍,目中凶光更甚。
例如眼前卷牍上面记载的晋国西北地区涝灾饥荒的问题。
这里面至少就需要50万两的赈灾银子。
而姬倾澜又差遣人去打听国库的银子数量。
最后得知,国库几乎已经被陈长安用光了。
姬倾澜当即震怒,陈长安打个匈奴,怎会要如此多的银子。
就算是陈长安当初以老弱残兵对抗匈奴,耗费的银子也不过是今日军费的十分之一。
那呼韩邪统一起来的匈奴部落当真如此厉害?女帝不信。
若是呼韩邪当真厉害,怎么会被陈长安打回漠北老家。
姬倾澜怀疑,陈长安真正需要的军费只是明面上消耗军费的五分之一。
剩下的钱,怕是都用来武装他自己的部曲了。
想到这里,姬倾澜更加觉得自己下旨诛杀陈长安杀得对。
甚至是只恨自己下手太慢,当初就应该早点杀主角。
最后居然还让主角这个家伙跑掉了。
然而看了一会儿奏折,姬倾澜动用了自己全部的智慧,也没有想出如何去解决西北地区涝灾饥荒的问题。
最后,姬倾澜突然想到一人。
“宣右丞相柳清瑜进宫。”
“参见圣上。”柳清瑜行礼道。
她身着青色罗裙,高高盘着头发,面容清雅,俨然是个贵门淑女。
而官场之间,皆传她学富五车,饱读诗书,乃是民间钦定的陈长安的接班人。
看到柳清瑜,姬倾澜立刻像是找到了主心骨,心情平复了不少。
不同于陈长安那个出身低贱脑后有反骨的泥腿子,柳清瑜乃是名门之女,在姬倾澜的眼中自然是可以信任的。
这几日,整个玉京城闹得沸沸扬扬。
都在传女帝被奸人所迷惑,所以才下旨诛杀陈长安。
坊间声名较坏的官员,都被传言是献计诛杀陈长安的人。
日日有国子监的人撞门,说要捶杀奸人。
而找到柳清瑜柳府的,则是希望柳清瑜能在女帝姬倾澜面前说情,
最好是撤销对陈长安的通缉,并把陈长安这位大贤请回来。
然而,这却是最不可能的事情。
因为献计要诛杀陈长安的,正是柳清瑜本人。
只不过柳清瑜这几日,同样在担心。
女帝姬倾澜会被外界的言论给影响。
毕竟常言道,三人成虎,人言可畏。
就连皇帝,也免不得被民间的舆论影响。
若是女帝姬倾澜被民间的言论给蛊惑,又或者念了旧情,要请陈长安回来,那便不好了。
因为柳清瑜断言,如今的陈长安已经被权力迷惑,并且能力下降得厉害。
如今陈长安虽然名为国之栋梁,但其实已经是实际意义上的国贼。
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