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卧龙山,薄雾缭绕,半山腰有一座不大的“竹子庵”掩映在高大的树木下。
天亮了,外面已经有动静了,应该是麦婶起床开始做早饭了。清玄睁开眼伸手摸了摸月锦的额头,好像没那么烫了,站起身来,转了转酸硬的身子,整理了下身上的道袍,开门走了出去。
"麦婶。"
“清玄,起了啊!饭一会就好。”
嗯了声,清玄便开始洗漱。虽说已至春末,卧龙山的早晨还是有些清冷,收拾好,清玄便踏着清晨的露水来到师父的院子,师父坐正在打坐。
“师父!”清玄顿了顿,“锦儿昨晚还是忽冷忽热,很是难受。她都这样昏睡快两个月了,我想去寻齐那几样物什。”
“那毒霸到,能保住命已是奇迹。”齐越道长抬头看了看她,“既然你想好了那便去吧!你也学的差不多了,应该自己可以应付了。”站起身甩了甩了浮沉,“以前总归是咱师徒二人一起,现在你一人却要多加小心。记住为师的曾说过的话。”
“是,师父。”
出了师父的院子,清玄叹了口气,“锦儿,我会让你好起来的。”
走在下山的路上,清玄回头望了望那座小小的“竹子庵”,下山前莲姨叮嘱说小心外头的那些坏人,连她脸上那条可怕的疤痕都变柔和了好多,清玄笑了笑想:坏人,还不一定谁是。
到了山脚下,路旁有一棵参天的梧桐树,花开正盛。清玄走到树下一间屋前,见门上落了锁,清佑不在,师父又让他出去做事了。清佑是师父捡回来的孩子,算是她师弟,好像从来不会笑,庵里都是女人,所以师父让他住在这里,教他武功什么的。仔细想想虽然两人一起长大,但在一块的时间却是不多。赶路要紧,清玄整了整道袍朝官道的方向走去。
邺城,魏国国都,果然繁华非常,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商贩的叫卖,仿佛歌颂着繁华盛世。清玄甩了下拂尘,走到一位卖扇子的妇人前,做了个揖,“这位大嫂,小道有礼,敢问田侍郎府怎么走?”
妇人转过脸,看到站在眼前的小道姑,心想这小道姑真是好相貌,小小的瓜子脸,薄薄的嘴唇上挂着甜甜的笑,一双眼睛很漂亮,却莫名让人觉得难以接近。“哦,前面到头左拐,到时便看到了。”回过神来,妇人用手比划了下位置。倒了谢,清玄来到了田府门前,将一荷包交于一丫鬟,丫鬟打量了下眼前的小道姑,看样子才十五六岁,带她进了府。
“仙姑,这边请。”丫鬟在前面带路,清玄跟着她来到一座院子,这里种满了梨树。“可惜过了花期,不然真想一睹这满园梨花。”清玄这样想着,丫鬟带她进了屋,“仙姑,请稍等。”清玄颌了颌首。
接着丫鬟变从里屋搀着一个女子走了出来,清新雅致或许说的就是这个女子,看起来比自己大不了几岁,她脸色有些苍白,一头乌发却是极美,简单的用簪子挽住。看到清玄她也是一愣,清玄想她或许是看到自己太过年少,不过女子随即便吩咐刚才的丫鬟:“馨儿,为仙姑沏茶。”丫鬟退下后,女子和清玄一同坐下。
“田夫人,清玄有礼了,是家师让我找帮夫人的。”
“哦,仙姑请坐。”二人坐了下来。
“夫人的院子打理的真好。”清玄说道。
“我的母亲喜爱梨花。”女子看了看清玄:“父亲曾为她种了一园梨树。”说到父母她有了丝笑意。
丫鬟将茶端了上了,便退下了。“看仙姑的年纪并不大,家中可还有父母?”女子问道。
清玄愣了愣,摇头道“清玄从来不曾见过生身父母。”
“哎,如果是平常人家,这般花样的年纪也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女子似为清玄可惜。
清玄却不以为然:“夫人说的是,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活法,也不是每个女子都想过那相夫教子的生活。清玄却想,与其把自己的一生寄托给一个男人,且不说这男人的品性如何,倒不如自己遂自己心愿而过活,乐得自在。”有锦儿便够了,清玄心里加了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