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的这两天,陆远去鱼舱那里把抓到的三条刺豚给带回家处理。

陆远家里的盐是粗盐,正好适合盐爆刺豚皮,这时候精盐也有,但海边人吃的更多的是粗盐。

当然,粗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随着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后来海边人都是吃精盐。

陆远戴着手套,小心翼翼的拿小刀把刺豚皮从鱼体上剥落下来。

鱼肉嘛,丢了,陆远不知道怎么搞才无毒,这玩意处理不当,那就冚家富贵。

拆下来的鱼皮带很多的刺,陆远拿个钳子一根一根的拔下来,这个过程麻烦的很。

陆远把粗盐倒进锅里煮热,然后从中间扒开,将一张厚鱼皮丢进去,用热盐盖上,没多久,就听到噼里啪啦的爆米花声。

陆远感觉表面的盐拱起来了,就扒开盐,将一张膨胀的鱼皮拿出来,这就成了。

当然,也可以不用盐爆,直接晒干,连刺都不拔,要吃的时候再泡水拔刺,相对盐爆拔刺工艺的刺豚皮会便宜些,这种做法的稍微腥一点。

盐爆刺豚皮用水泡软后,再切块,水滚后,下刺豚皮块,煮沸后,下一些鸡肉丝、干贝,没有鸡肉丝就放些瘦肉,滚2分钟后,下鸡蛋液,搅拌开,调味后,一道美味的刺豚鱼皮汤就成了。

这就是海边养颜暖胃的极品海鲜汤,媲美鱼鳔汤、鱼翅汤。

几十年后的刺豚皮干卖到了600-800元一斤,价格堪比鱼鳔,贵跟味道、工艺有关,拔刺麻烦,平时都不舍得吃,只有办年例的时候会买一些煮汤。

休整了两天后。

周四晚上,风小了,可以出海了。

陆远带着林秀娥出海了,没有带旺财出去,陆远想测试一下没有旺财跟着的时候,能有多少收获。

晚上带的是排钩和刺网,高潮在十二点左右,鱼口在十一点到一点,这时候下网和放钩都很好。

晚上十点钟,陆远和林秀娥出发了,今晚六点多到十点,陆远和林秀娥都在补觉,为了今晚的作业而留足精力。

陆远没有和老四一同前往大鸡岛海域,而是找了个自己熟悉的海域下网和下排钩。

开了大半个小时后,陆远就停了下来,周边作业的渔船也没那么多,正适合下网和放钩。

“妈,先放钩吧,虾都臭了。”陆远看着钩好的一盘排钩,两百个钩子把活虾钩好后沿着塑料盆边的泡沫条一个一个的挨着放好,方便下钩的时候取出来。

陆远特意选了个稍微水深的地方,大约15米左右,没办法,这边的海岸比较平缓,远离海岸23-28公里的时候,水深才20多米。

在陆远和林秀娥的操作下,二十几分钟就把排钩放下去。

长长的鱼线在两头旗杆的作用下,会呈现一个弯曲线吊在海下,弯曲弧度可以取决于旗杆的放置,这需要经验的积累。

下完鱼钩后,又继续下刺网,今晚带了两张刺网来。

刺网需要下了锚和旗杆,再下网,没锚的固定,网容易随海流飘走。

很快,两张刺网就放下去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1个多小时了,陆远把船锚给放下去,网要等2小时,排钩等5小时。

这片海域陆远是比较熟悉的,海底多是沙底、淤泥底或者小碎石底,不是黄泥底和礁石底,适合抛锚。

黄泥底特别黏糊,一旦锚扔里面,无论多大的力气都拔不上来,礁石的那更不好搞,割绳丢锚都属于家常便饭,丢锚得白干好几天。

接下来就是静静的等待鱼儿上钩、鱼虾撞网了。

上次拉网导致肩膀酸痛这事,陆远还深有体会,这才干了2年渔民,要是干个20年,风湿病、肩周炎、腰间盘突出等渔民常见职业病那是标配。

重生前,陆远就有职业病,药酒不能停,晚上腰疼的嗷嗷叫。

好在,渔业工具不断地在创新开发,倒是搞了不少新的辅助作业机器出来,小渔船中,稳车、绞盘就是非常大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