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茶馆不只是一间店铺,它是我们云雾村的根。”江大海的声音虽不高,却如暮鼓晨钟般震撼着在场每个人的心灵,会议室内顿时鸦雀无声,空气似乎都在这一刻凝固,连呼吸声都变得异常清晰。
他缓缓环视四周,目光依次扫过每一位村民紧张或期待的面庞,那双历经沧桑的眼睛中透着一种无法动摇的坚定与沉着,最后他的视线停在那位西装笔挺、领带一丝不苟的林总身上,仿佛要将对方看透。
“年轻人,你们的规划图纸画得很漂亮,满是现代化的建筑和精美的设计,但漂亮的东西不一定有灵魂,正如华丽的包装里可能装着空洞的礼物。”江大海语气平和却掷地有声,像是在述说一个不容置疑的真理,每个字都带着岁月赋予的重量。
“这茶馆是我爷爷在抗战期间,冒着生命危险重建的,当年日寇铁蹄践踏我们的家园,烧杀抢掠,整个村子几乎被夷为平地,唯独这里因为特殊原因得以保留下来,这其中有多少鲜血与泪水,有多少不屈与坚韧,恐怕你们这些规划图上光鲜亮丽的线条永远无法描绘。”老人的声音开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情感的激荡,仿佛那段历史就在眼前重现。
江大海颤巍巍地从怀中掏出一张被岁月侵蚀得泛黄的老照片,那是他多年来随身携带的珍宝,他小心翼翼地将它展平,然后缓缓举起,让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这片历史的见证上:“这是1943年,我爷爷和地下党联络员在茶馆密谋破坏日军运输线的合影,那时候每一次聚会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后一刻,每一次握手都可能是诀别。”
“当时茶馆是我们云雾村抗日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表面上是寻常百姓喝茶休憩的地方,实际上每一张桌子下都可能藏着武器,每一杯茶里都可能隐藏着用来传递情报的暗号,每一块地板下都可能埋着秘密的文件。”老人的目光变得深邃,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
他将照片递给身旁的村民,那张黑白照片开始在人群中传递,经过每一位村民粗糙或光滑的手指,他们的表情从最初的好奇变为震惊,再到最后的肃穆与敬畏,照片上的真实历史比任何华丽的言辞都更有说服力。
那是一张简陋却珍贵的黑白照片,照片上几位身着布衣的年轻人围坐在茶桌旁,神情严肃而坚毅,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背景正是如今茶馆的老式屋梁和木窗,那些现在依然存在的建筑元素将过去与现在紧密相连,形成了一条穿越时间的纽带。
“饥荒年代,这茶馆曾是全村唯一能喝上热茶的地方,粮食短缺到极点,茶叶也成了珍贵的物资,但我爷爷从不拒绝那些没钱的乡亲们,一壶茶可以分给十几个人喝,哪怕只是浅浅一口,就是为了让大家能在最寒冷的冬夜里感受到一丝温暖,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任何高档装修和豪华设施都无法替代的。”江大海的声音轻了下来,仿佛在诉说一个只有他记得的故事,那声音中既有怀念,也有骄傲。
“改革开放后,物质条件好了,但茶馆的意义从未改变,它成了村民议事的公共场所,是我们的'百姓议事厅',多少关乎云雾村发展的决策,多少影响每个家庭命运的重大抉择,就在这方寸之地诞生,这里不仅泡茶,更是酝酿着村民的集体智慧和共同意志。”说到这里,江大海的眼光扫向那些年轻的村干部,他们中不少人都曾在茶馆里讨论过村子的未来。
他停顿片刻,给所有人留出思考的空间,然后环顾四周,目光如炬,直视着那些想要改变一切的外来者:“林总,我问你,一个没有根的文化,还能叫文化吗?没有历史承载的传统,还有什么传承的价值?你们想建的那个所谓'茶文化街',不过是披着文化外衣的商业项目罢了,是用金钱包装的虚假景观。”
江大海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分贝,语气变得更加坚定:“真正的茶文化,是融在云雾村每个人骨子里的东西,是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与智慧,是代代相传的手艺和记忆,而不是什么仿古建筑和精美招牌!它存在于我们如何种茶、采茶、制茶,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与茶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