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少年郎,尽数红榜题名。”
“哦!”
李世民欣喜的站起身来。
“仲达,确定没有徇私舞弊?”
孔颖达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回陛下的话,臣虽然也参加阅卷,但是没有批阅一份状元学院的考卷。”
“徇私舞弊的事情,万万是不可能的。”
听了孔颖达的话,李世民微笑着点点头,开口说道。
“来人,去国子监,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试卷,给朕呈上来!”
李世民一声令下,内侍总管李德禄,立即领命而去。
国子监距离皇城仅一街之隔。
很快,李德禄便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考卷,送到了李世民的面前。
嘿!
李世民一看二人的考卷,表情便精彩了起来。
程处亮诗赋考试以春为题眼。
田间红薯秧,收获之多少!
妙啊,实在是妙啊!
李世民想不到老程家,竟然也他娘的出了一位,才华横溢之人。
再看尉迟宝琪,以江为题眼。
长江之水天上来,不到东海不复回!
有意思,真他娘的有意思。
尉迟家族,也出了一位才子。
李世民高兴的将考卷放在了御案上。
这俩小子都能做出此等诗赋,李世民相信绝对没有徇私舞弊的可能。
“仲达,你功不可没,朕心甚慰啊!”
“陛下言重了,都是殿下的功劳,臣只是教些经义而已。”
孔颖达的话,让李世民越发的龙颜大悦起来。
自己的儿子,为自己培养这么多人才。
都是长孙无忌出的好主意啊!
“仲达,十日后,科举正式在尚书省贡院开始考试,朕决定还是让你们十人审阅考卷。”
“多谢陛下信任,臣,绝不负陛下所望,留下最好最优秀的人才。”
“好,有你这番话,朕便放心了。”
孔颖达施礼告退以后,将程处亮和尉迟宝琪的试卷一并带走,李世民满面春风的,往立政殿而去。
李根从孔颖达口中得知,距离尚书省的科举考试,还有十日的时间。
于是二人开始,为学生们报考科目的事情而慎重考虑。
秀才科,直接就不做考虑了。
毕竟现如今的秀才科,是最为难考的科目。
结合学生们本人的意愿,李根和孔颖达,终于给大家都找准了定位。
魏叔玉这种各科目都成绩优秀的,报考进士科。
李德奖和柴令武,从小就接受过四书五经的,报考明经科。
程处亮等一些人喜欢研究律法,就让他们报考眀法科。
还有一些人则报考了明书科。
尉迟宝琪在算术一道,天分颇高,自然报考明算科。
一同报考明算科的,还有十几名少年。
随着科举即将开始,整个长安城都充满了活力。
活力四射的,自然是毗邻国子监的平康坊。
随着各地才子抵达国子监,平康坊又到了一年一次的旺季。
才子配佳人,自古以来就是绝配。
如今趁着年少,众少年自然也想书写和体验一番,这种才子佳人的故事。
于是乎,才子赋诗,佳人配乐。
当然了,不仅仅是赋诗这么简单。
付钱才是最为重要的。
诗赋在平康坊女子眼中,不过是能证明一个人的才华。
钱财方是她们的立身之本!
即便是考试前一夜,不少风流才子,依然沉迷于平康坊的温柔乡里。
太阳初升的时候。
李根带领五十名学生,从庄园出发。
孔颖达因为要参加科举阅卷,这些少年郎,只能由李根一人带队前往贡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