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的杀戮模式。
当一片片火光在对岸点燃。
李承乾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将士们,随本宫登船,先锋军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大军抵达对岸的时候,此时岸边,已经是血流成河。
这是整场战争中,唐军最为漂亮的胜仗,在无一人伤亡的情况下,尽歼敌军。
鸭绿江一战,也彻底突破了高句丽大军,最后一道自以为坚实的屏障。
大军连夜在江边,开始南北分散歼敌。
因为整条鸭绿江,不止是这一处有巡防士兵。
天亮前,唐军尽歼敌军,五万余人。
毫无疑问,高句丽的真正主力,已经剩下没有多少了。
偌大的营帐里,李承乾意气风发的再次召集众将士。
一番商议过后决定,张亮将军和长孙无忌率军,继续往东南而行。
李承乾和侯君集则率部,直奔扶余城而去。
双方约定,最后在平壤城外汇合。
攻克了扶余城,平壤城前面只剩下一座寿夷城。
两场战斗,几乎都不费吹灰之力。
唐军摧古拉朽之势,在攻克辽东城后开始形成,在鸭绿江一战中,彻底让大军有了一种舍我其谁的士气。
张亮将军和长孙无忌所率大军,同样一路攻无不克。
大军再次在平壤城外汇合。
休整三日后,李承乾一声令下。
唐军,继续在深夜里,袭击平壤城。
平壤城,城墙足有五米之高。
除了攻城之战略有伤亡以外,当入城的唐军将士,开启平壤城门。
这场战争,便已经注定了结局。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平壤城内,一处豪华的宫殿里。
李承乾正襟危坐,接受众将士的祝贺。
此情此景,李承乾喜极而泣。
此战大胜,唯一的遗憾是,高句丽王,至今未见踪迹。
算算日子,从贞观九年七月十六日离开长安城,已经足足有八个月了。
就连贞观十年的正元节和上元日,李承乾和将士们,都是在战场上度过的。
这八个月时间,李承乾的心性,得到了莫大的改变。
他深刻的明白了,秦王大破吐谷浑,全歼波斯和大食联军,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自己领过一次兵之后,李承乾深知,打仗,真的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若不是张亮将军和侯君集将军的神勇,若不是舅舅长孙无忌每日里出谋划策。
李承乾明白,这一战,根本不可能打到平壤城。
自己率领的可是二十万大军啊,足足二十万大军。
若是像秦王那样率领一万五千将士?
不可能,根本不可能做到!
李承乾在内心深处,第一次承认,自己确实不如秦王。
不过,那又如何?这一战,自己终究是胜了,自己还是大唐太子,而且太子之位,会更加的固若金汤。
“众将士,今日之胜利,都是众将士们的功劳,大军凯旋返回长安城后,本宫会如实启奏父皇,父皇一定会对将士们重重封赏!”
“来,众将士,举起酒樽!”
“饮胜,饮胜,饮胜!”
李承乾话音落地,众将士纷纷举起酒樽。
“饮胜,饮胜,饮胜!”
激动不已的长孙无忌,挥笔泼墨,洋洋洒洒的开始大书特书。
恨不能把太子李承乾,给书写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这是送去长安城的喜报,做为太子李承乾的舅舅,长孙无忌深知,随着秦王殿下的强势崛起,自己如今已经和承乾,绑在一条船上了。
一旦翻船,将会是不可想象的局面。
所以,长孙无忌,就算是拼上老命,也决不能看着这船给翻了。
李承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