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第一次朝会,来自文武百官们的震惊……(3 / 4)

三言两语,便能描述清楚的。

“房伯伯,言之有理!”

“眼下,要实现大唐铁路四通八达,钢铁产量确实是重中之重。”

“这也是本宫,今日召集诸位老臣,前来显德殿的原因之一。”

“本宫打算,在陈仓,备注:今宝鸡,邯郸,洛阳,安东,备注:今鞍山境内涿郡,江城,今武汉太原和岭南,设立大唐八大炼钢厂……”

“这八大炼钢厂,加上轮台城的炼钢厂,分居大唐东南西北,当然长安城周边也有陈仓和太原,一旦按照本宫的炼钢之法运转起来,足以支撑大唐铁路线的铁轨铸造。”

“最重要的一点,本宫所选择的这八大炼钢厂之地,本地皆有炼钢所需矿石,而且还都身处铁路线要地,所产铁轨,可直接投入当地或附近使用,省去诸多运输所需周折和劳力……”

“本宫已经,询问过户部尚书和两位户部侍郎,如今国库充盈,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都足以支撑三五年有余!”

“鉴于此,本宫打算,在本宫规划的铁路线范围之内,地方官员理应动员百姓,全民参与到铁路建设中来,当然,本宫不仅仅会免去,当地参与铁路建设百姓的赋税,而且还会适当给予工钱补助……”

“………”

李根侃侃而谈。

整个显德殿,成了他一人的舞台。

文武百官和诸多老臣,全部洗耳恭听。

所有人,都被太子殿下的计划所折服。

百官们算是明白了,难怪原本一片荒芜的西域之地,原本破败不堪的轮台城。

能被太子殿下改造成人间天堂。

高瞻远瞩,

思虑周全。

打破常规,

勇于创新。

有勇有谋,有胆识!

有才有干,有魄力!

“众卿,以为如何?”

李根侃侃而谈良久,端起茶杯,浅饮一口,放下茶杯,微笑着开口说道。

“臣等,谨遵殿下口谕。”

这一次,即便是长孙无忌,都卯足了劲的,高呼出声。

响亮的高呼声,让显德殿余音绕梁。

也让立政殿里的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面带喜悦之色。

大兴铁路,建造八大炼钢厂之事。

昨晚上,李根已经跟李世民和长孙皇后通过气了。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自然是欢喜之余,非常支持李根的工作。

李世民甚至,当场表态,让李根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放心大胆的去传诏老臣来安排。

若是有不听话的,李世民会亲自出马收拾他们。

李根还有一个最大的秘密,暂时没有告诉父皇和母后。

此事,还是等到上元节过后再说为好。

“殿下,不知臣等,可否做些什么?”

白发苍苍的房玄龄,再次站起身来,施礼说道。

“房伯伯有心了,本宫确实需要房伯伯等人的鼎力相助。”

“殿下,您尽管吩咐,老臣即便是肝脑涂地,也在所不辞……”

房玄龄事先,对此事并不知情,此时此刻的房玄龄,被太子的雄心壮志,宏伟蓝图所折服。

年迈的房玄龄,只是想,趁自己这把老骨头还能动,尽可能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毕竟太子所言之事,乃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千秋功业!

“房伯伯,您请坐下,听本宫把话说完,再做决定。”

房玄龄闻言,恭敬的施礼,坐了下来。

“众卿,本宫所计划的这八大炼钢厂,对于未来铁路线的建设,以及大唐未来繁荣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这八大炼钢厂,本宫需要绝对值得信赖,绝对可靠之人,前往八地督办,而且还要挂职各地炼钢厂,八大炼钢厂各需一位厂长,两位助手协助。”

“而这八位炼钢厂的厂长,需要德高望重,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