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鸡鸣台”传说的由来(4 / 5)

时的嚣张语气,和缓地向公孙弘说道:“寡人这么问没有恶意,寡人很了解孟尝君,他是秦国的朋友,秦国有心和他相交,请您向孟尝君代为转达。”

经此一事,公孙弘终于知道,秦国其实也是比较害怕孟尝君的,但是此刻他却不能表现出来,只能暂时就坡下驴,答应了秦王。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此一节,孟尝君了解到秦王并不是无所畏惧的。于是孟尝君下定了最后的决心,决意联合秦国的宿敌——韩国和魏国,一起攻打秦国。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齐国、韩国以及魏国三国联军,从魏国借道向西进攻。这次三国经过了周密的策划,由齐国进行统一指挥,秦国猝不及防,很快便兵败,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三国联军便打到了秦国函谷关。

秦国一国之力难以抵挡三国之势,于是秦国想到了与别国联合。这次秦国选择的联合国家是宋。原来,就在楼缓担任秦国相国的时候,他任命手下一个叫做仇郝的人做了宋国的丞相,本来齐国就时刻准备吞并宋国,这下来了秦国这样一个大靠山,宋国自然是欣然答应。

于是,此时的战国形成了两大势力对峙,一方是秦国和宋国联盟,一方是齐国、韩国和魏国的联盟。两大军事集团经过你死我活的斗争,最终决出胜负,秦国战败,赵国和宋国则趁机抢占土地、扩张势力。宋国没有被秦国许诺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好处所收买去替秦国卖命,而是不失时机地用兵薛国,剿灭滕国,还向楚国进军,夺去了楚国淮北之地,实力得到极大的增长。赵国则趁火打劫,在秦国无暇东顾之时,迅速地向北部林胡和楼烦进军,获取了广大的土地,建立了云中、雁门两大郡县。

赵国虽然是楼缓的发迹国,宋国虽然是秦国的盟国,但这两个国家都没有给秦国以任何实际的支持。所以秦国最终独木难支,在坚持了三年之后,最终被三国联军攻破了东方最为重要的门户函谷关。齐、韩、魏三国联军兵威日盛,直指咸阳。

这下宣太后和秦昭襄王嬴稷着急了,他们没有想到昔日放虎归山,留下大患。为保家国的秦国最终决定割地请和,这种方式是以往其他诸侯国最喜欢在对秦国的策略中使用的,没想到这回让秦国也借用了一次。只是每次秦国在割地之后,不仅没有放弃攻击,反而变本加厉,落了个不讲信义的名声。

齐、韩、魏三国自然不相信秦国的信用,他们想以彼之道还彼之身。得知消息的宣太后和秦王遂变得忧心忡忡,深恐有一天,三国联军就神兵天降,打到咸阳来。

而孟尝君的门客对形势进行一番分析后,忙对孟尝君说道: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昔日您拿齐国的兵力帮助韩国、魏国攻打楚国,9年时间下来,魏国和韩国因此夺去了宛、叶以北的地方。韩、魏两国因此而逐渐强大起来。如今之事,与当初何等的相似。试想齐国离秦国那么远,即使攻灭了秦国,对齐国也没有半点好处,只是让韩、魏两国得了便宜。到时,韩国、魏国北边没有秦国的祸患,南边没有楚国忧虑,他们就会将矛头对准齐国,齐国就会危险了。韩、魏两国国力强盛后,就会过河拆桥。如果任这种形势发展下去而不制止,后果让人担忧。您还不如私底下与秦国交好,不要攻打秦国,也不向它借兵器和粮食。当齐国的军队到达函谷关时,先别急着进攻,您可以派使者向秦昭襄王传达您的想法:‘孟尝君绝对不会攻破秦国来增强韩、魏两国的势力。他进攻秦国的目的,不过是想要大王责成楚国把楚国占领的齐国土地东国还给齐国,并顺便请您把楚怀王送回楚国以相媾和。’”

“如此一来,秦国能够不被攻破,又能够拿楚国的地盘保全了自己,何乐而不为呢?楚王能够获释,也一定感激齐国的再造之恩。齐国得到楚国的沃土东国,何愁不能日益强盛?孟尝君您的封地薛邑也就会永保太平了。众所周知秦国很强大,只要它存在于韩国和魏国的西邻,就能够制约这两个国家。韩、魏两国为了打击秦国,必定依重齐国,因此,齐国可立于不败之地。”

孟尝君听后,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