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功高盖主(2 / 3)

的机会到了,遂向赵王保证,只要将自己送到秦国,让他对范雎说上几句话,秦军必定会不战而退。

赵孝成王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顿时大喜过望,给予了苏代大量的金银珠宝,赵王将自己最喜欢的宝贝都给了苏代,只要能够保住邯郸,一切要求都可以答应。

于是,苏代在一片希冀的眼光中,义无反顾地走出了邯郸,走进了咸阳。一路无话,苏代很顺利地就见到了范雎。

一见面,苏代便打开天窗说亮话,向范雎问道:“听说大秦武安君白起即将攻打赵国邯郸?”

范雎道:“的确如此。”

苏代闻言,突然惊呼道:“那么,您的位置必将不能保证了!这实在是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情。”范雎也大惊失色,并装作不知道什么缘故,遂问询苏代其因由。

苏代笑而答道:“武安君白起用兵如神,功勋了得,在他的带领下,秦军无敌于天下,成为整个天下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长平之战,白起一举擒杀赵括,如今更是趁势围攻邯郸,一旦赵国一亡,秦就可以称帝,白起也将封为三公。”

“白起领军以来,为秦攻拔70多城,斩首100多万,南定鄢、郢、汉中,北擒赵括之军,虽周公、召公、吕望之功也难以超过他。这样一来,您必然会在白起之下,可是你还甘心那样吗?即使您不愿处在他的下位,由于其盖世的功劳,您也不得不屈居下位了。除此以外,相信丞相知道,秦曾经攻韩国、围邢丘、困上党,上党百姓直接投向了赵国,可见天下人很少愿意归附秦国,成为秦国的居民的。现在秦军即使灭掉了赵国,秦的疆土北到燕国,东到齐国,南到韩、魏,的确是扩大了不少,但是秦国所得的百姓,却没多少,如何能够保证这些地区不发生乱事呢?照在下看来,丞相还不如向秦王建议,让韩、赵割地求和,这样一来,白起便得不到灭赵的功劳,而赵国也会渐渐地归附秦国。”

其实,范雎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此时此刻要灭亡赵国,实力上能够达成,但是在时机上则还不成熟。加之如果让白起领了头功,自己的地位便会一落千丈,这白起可是一直瞧不上自己。既然如此,索性许韩、赵割地以和于秦。如此既解武安君之兵权,又得割地之功,自己的位子便能够稳如

本章未完,请翻页

泰山了。

魏人景春曾说他们:“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可见当时的纵横家,就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抵得千军万马的效果。

主意一定,范雎便马上让人接受了苏代所带来的金银财宝,给苏代安排了下榻之处,自己则迫不及待地来到了咸阳宫觐见秦昭襄王,并对秦昭襄王说道:“秦兵连年征战,如今已是劳顿不堪,请允许让韩国和赵国割地求和,如此士卒可以休整,秦国也可以借此休养生息,为将来进一步战争做好准备。”

秦昭襄王不察这范雎的心思,很是犹豫,要知道,自己早就和武安君白起商量好,长平之战完胜之后,便火速攻下邯郸,占据赵国,继而一统天下。眼看秦军已经兵临城下,要占领邯郸、灭亡赵国,实在是举手之劳。

当然,秦昭襄王也有不攻的理由。恰如苏代所言,眼下的时机还不成熟。

赵国的地盘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刚刚经历了长平大战,赵人定然不会甘心归附秦国,他们的心里,对秦人都恨不得寝其皮、食其肉、挫其骨。秦国一旦占领了赵国,定然难以安定下去,如果要寻求安定,必然要派遣大量的兵力,这样就极大地分散了秦军的战斗力。除此以外,赵国东北边的土地和齐国、燕国接壤,离秦国的关中则有数千里之遥,一旦赵国灭亡,这些地区要么投降了燕国或者齐国,要么被这两个国家所占据,秦国犯不着为他人作嫁衣。到时候,秦国不甘心让燕国和齐国得了好处,也不能够违背远交近攻的战略向这两个遥远的国家开战。

而且,秦国此时的实力,也不允许擅自和第三个国家开战,特别是强大的齐国。秦国经历了数年的长平战争,兵源疲敝,国库空虚,昔日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