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的《水经注·沮水》记载,郑国渠大致流经今天泾阳、高陵、富平、三原、蒲城等县。灌溉面积达4万多公顷,使得每亩土地增产到一钟六石四斗,可谓泽被万民。所以《史记·河渠书》说道:“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秦以后,此渠灌溉范围虽有缩小,但历代不绝,至今仍然灌溉着关中地区的许多土地。正应了当地的一句名言:郑国千秋业,百世功在农。
然而,郑国虽然得到了秦王的谅解,其他客卿却遭受了池鱼之殃。
在郑国事件爆发之后,秦国朝堂可谓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群臣中甚至还有人向秦王谏言道:“目前有大量的外来宾客士人,大多数都不怀好意,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不惜以身试法,来秦国搞破坏活动,唯今之计,只有防微杜渐,把他们都驱逐出国家,才能够免除秦国遭受威胁。”
秦王以为有理,遂下了逐客令,李斯虽然贵为客卿,也在被逐出的名单之列。李斯自然不甘心就这样离开秦国,遂向秦王写了一封信,陈述逐客令的弊端和不分国界寻求有才之士的必要性,这就是著名的《谏逐客书》。
本章完
/104/104501/2813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