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所携带的信息。
这是粒子穿越了时空的重要证据,如果观测不到这些信息的话,如何确保粒子穿越了虫洞?
粒子很有可能被湮灭在了虫洞的正反粒子风暴中。
为此,陈老师进行了大量的数据演算,建立了一个规模宏大的跨时空粒子交互系统,并测算出了理论上的信息熵极值。
但假如……
粒子根本没有穿越虫洞呢?
当年的粒子对撞机并没有创造出微型虫洞,而仅仅是改变了粒子的位置呢?
虫洞,是将三维空间如同纸张一样,对折起来,戳一个洞。
在对折的纸张上戳一个洞,可以让纸上的蚂蚁从纸张的一点,瞬间到达另一点。
三维空间也是同理,通过在四维空间中折叠时空,让处在三维空间中的人能瞬间从一点到达另一点。
但到了介子这个领域。
已经涉及到了宇宙的基本构成。
宇宙并没有绝对的真空,而是由这些基本的粒子组成,换句话来说,这些粒子,就是宇宙。
并不是粒子处于时空中,而是粒子成为了时空。
按照这个想法来说,时空是没有办法在时空上打洞的,所以陈老师的实验会失败。
但是这些紊乱的实验数据表明,的确粒子是发生了穿梭事件!
那么,可能的解释就是,粒子在短时间内,被灌注了大量的能量,导致本身坐标发生了改变!
坐标改变后,粒子瞬间闪现到了非常遥远的位置。
粒子坐标……
程岩自嘲的笑了笑。
自己是真敢想。
加入每个粒子都带有坐标的话,那整个世界不就跟计算机程序一样吗。
或许真就如同小时候看过的科幻一样,世界只是一个模拟程序。
管他呢。
程岩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为自己的理论建立起严密的数学逻辑。
没有严密数学证明的理论,终究只算是民科的幻想。
为了不让自己的论文当厕纸,还是要做更多的努力。
首先最难的……程岩想了想,可能是相对坐标测算问题。
一个粒子本身,是没有办法表示自己的坐标,必须有足够多的粒子相互作用下,才能确定其坐标。
……
紧接着,宁原看到场景在快速的发生变换。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程岩这一次研究,便是五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他并不像是陈安石那般有天赋,但凭借着努力,还是为自己的理论建立起了完善的数学模型。
在此期间,陈安石的研究报告给了他非常大的助力。
他的数学模型与那些研究日志互相印证,这让程岩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理论。
比如说让陈安石成名也让他毁了的理论:‘穿梭时空下的信息熵传递极值’,在程岩这里有了新的解答。
当年实验室里观测到的熵值趋于无穷,是因为观测的本身就是整个宇宙!
所以才会如此。
而如今,在他的理论调整下,所需观测的不再是整个宇宙,而是仅仅三个粒子。
三个以上的粒子,就能互相描述彼此的坐标。
这样就规避了上述的问题。
数学模型建立之后,程岩测算了一下自己理论系统中的信息熵极值。
竟然和陈安石的数值分毫不差!
“老师,你还真是聪明绝顶啊。”
说完,他在网上发表了论文。
……
然而论文发表后却没有任何水花溅起,这不禁让程岩天天自嘲起来。
自己这个半吊子还是差很多啊。
但是两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室的实验结果与程岩的论文印证,顿时这篇论文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来,当年陈安石的想法是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