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2 / 3)

理会。”

她始终不能忘记那日在寝宫中崔书窈给她带来的当头一棒。这个伪装了十几年的侄女仿佛给了她一耳光一般,让她心里一直隐隐作痛。

不过虽然不悦,她也知道崔家如今被崔书窈操持的很好,也便不再多言。

敬王一看崔太妃的脸色便知道这其中又有什么事情,他也不多问,只帮崔太妃带上了那条项链,扶着她到菱花镜前哄了一番,才重新在母亲脸上看到笑意。

直到宫门快要落钥,敬王才从寿安宫离开。崔太妃摸着脖子上打磨光滑的青金石,思量片刻,对侍女道:“去禀报陛下,本宫要出宫去城外守一观为公主焚香祷告。”

侍女领命去了紫宸殿,箫洵光略一思量点头同意了下来,只是派了一队禁军护送崔太妃,对外说是保护太妃安危。

侍女走后,他对康公公交代了一番,很快一封信便送到了沈煜舟手里。

翌日,禁军护送着崔太妃出了宫门,一路往守一观前去。

半个时辰后,从宫门出来的马车便停在了守一观门前。

观门前奉着鼎,香火很是旺盛,从青铜鼎的上方腾起,四散在随处可至的风中。

道观中人见到宫中的马车仪仗已是习以为常,很快便有小道士过来迎接。

“无量天尊,雅间已经备好,贵人请移步虽小道来。”蓝衣小道士捏了个诀,拂尘一甩在前面带路。

崔太妃跟在后头,身后两名禁军亦步亦趋的跟着,直到专门为皇家留出来的雅间门口,崔太妃才停下了脚步。

“你们在门口守着,不要妨碍本宫诵经。”

两个禁军应下,一左一右守在了门口。

崔太妃一个人在雅间里头待着,这间宽敞的房间被一扇屏风遮挡,三清祖师的画像在最里头的墙上挂着,突然被风吹着动了动。

可这间屋子并未开窗,又有屏风遮挡,哪来的风呢?

崔太妃小心翼翼的朝着画像走过去,慢慢伸手掀开了这副画。

画后赫然是一扇隐蔽的房门!

风正是从门缝中吹出来的。

她定了定心神,抬手整理了一下鬓边的头发,推开了这扇隐蔽的房门。

门后又是一个幽静的房间。

这是一间卧房,靠着门的这面墙处放了一张垂着素纱帘的架子床。

床对面是一张花几,两边各放了一把红木圈椅,此刻其中一把圈椅上正坐着一个人。

一个男人。

崔太妃见到这人的一瞬间便放柔了神态,眼神中更是多了几分小女儿家常有的娇羞。

对面的男人不复少年,却有着儒雅稳重的气质。他眉骨高挺,眼神温和,充满着平易近人的亲切,周身又透着容荣华贵的气息。

“王爷。”崔太妃开口,声音娇柔婉转,“柔儿可见着您了。”

崔太妃闺名崔柔,她已经很久没有对人如此自称过了。

圈椅上的男人在她开口之时便已经起身,亲切的拉住了当朝太妃的手。

“柔儿清瘦了许多,你受苦了。”他开口,语气中满是心疼不舍,说着把人拥入怀中。

崔柔的嘴角一直没有放下来过,此刻脸颊更是飞上了两抹红云,她摇摇头,“能见到王爷,柔儿怎么都不苦。”

男人怜惜的抚摸着她的头发,声音更加温柔绵长,仿佛含着一块上好的蜜糖,“快了,很快你就不用再看那小儿的脸色度日,待我们大事一成,那时你便是名正言顺的太后。”

“我昨日见到礼儿了,他说王妃已有了身孕,王爷高兴吗?”崔柔迫不及待的和爱人分享喜悦。

男人扶着她的双肩看着她,“真的?这么说,我箫培英有孙儿了!”

崔柔点点头,满眼幸福,“王爷,您给咱们的孙儿想个名字吧?”

箫培英一向儒雅随和的脸上多了几分急切,“我得回去好好翻阅一下古籍,给孙儿的名字可不能随意了……又或者是孙女?不论孙儿还是孙女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