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其军队的作战实力大大降低。】
【失败原因之三:高句丽地势易守难攻,高句丽的地理位置从军事战略角度来说,十分具有优势,书上记载,高句丽地区「多大山深谷,无原泽」,因此高句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区,高句丽人民依山谷而居,周边多为山脉,因此高句丽城内的许多建筑也都是建在山上,很少有平原地区,高句丽在进行城池的建设时,也是按照地势而建,这样的建设既能够方便驻扎大量的军队士兵,并且十分坚固,不易被攻破。】
【失败原因之四:李二这次御驾亲征,指挥权都在李二手里,其他主将只能按照李二的命令行事,虽然李二的军事才能强大,但在辽东的战斗不同于平原大规模军队交战,局部战斗比较多,需要各部队主将临时决断,指挥权太过于统一不利于战局!】
【对了,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在和高句丽战斗过程当中,降将高延寿、高惠曾提出直接攻打高句丽王都平壤,这本是正确的计谋,但却被李二给否定了,认为此计过于冒险,高句丽军队不堪一击,可以一路平推到平壤,接过正是因为李二的请敌,导致了这一次远征高句丽的败仗!】
….
嘶~
越听,李世民心里越犯嘀咕!
李祐分析得太到位了!
这次攻打高句丽,李世民正是打算御驾亲征!
没想到直接被李祐预判到了!
不愧是我大唐皇室的麒麟子啊!博古通今不说,还能提前预判!
自己真要是莽撞出手的话,怕是要步隋炀帝的后尘啊!
这绝对不行啊!
如果不打高句丽,自己就不会输!那就不会步隋炀帝的后尘!
而且一旦打高句丽不成功,吐蕃是一定会对大唐动手的,到时候就真是腹背受敌!
这么一想,似乎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一开始说的,安抚高句丽为主,先把吐蕃打趴下好像更合理啊!
想到这里,李二当即又是大手一挥,「朕刚刚想了想,打高句丽不利因素太多!路途遥远、天气恶劣、易守难攻....嗯...咱们还是从长计议一番!」
嗯????
大厅当中所有大臣脑袋上写满了问号。
内心更是纷纷爆出口!
靠!别以为你是皇帝,你就可以为所欲为,欲所为欲!
劳资已经挖空心思在思考如何攻打高句丽了,你来一句从长计议,这完了?
太不靠谱了!
然而表面上,这些大臣一个比一个恭敬。
「陛下英明!思虑周全,臣等钦佩不已!」
「吐蕃已经陈兵边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对我大唐动兵,因此西南方向才是我大唐重点!」
「陛下,吐蕃事情紧急,还请速速决断!」
既然不打高句丽,自然就是打吐蕃了。
就在李世民和大臣们已经将思路投向如何对付吐蕃的时候,李祐却还在思考高句丽的事情。
【
高句丽的事情还是尽早处理比较好,毕竟这高句丽棒子只要彻底征服他们一次,就管很久很久!】
【还有李二在长安好好呆着,干嘛非得御驾亲征,难道你想当大唐战神么?】
嗯?
大唐战神?
朕难道不是大唐战神。
【打仗这种事情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比如薛仁贵什么的!打棒子他可是专业的!】
【只要找到薛仁贵,打高句丽的事情就八九不离十了!】
等等!薛仁贵是谁?怎么从来没有听说过?
不过李祐这小子如此推荐,这人一定相当厉害!
【薛仁贵好像是614年出生的吧,现在才十多岁,也就和我差不多!多半还没有参军!】
【不过这个家伙是真的强!唐初除了李靖外,就要数他了!嗯,SSR级别的!】
【为大唐征战数十年,曾大败九姓铁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