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私兵,接着便继续“卧病在床”,窝在家中观察情势。
自从到了江南之后,姜瑜本来就明朗了很多。经过长时间的筹谋运作,此时苏徽二州官员百姓都信服于他,眉眼之间也终于有帝王英气浮现。
姜瑜询问禾清到:“老师,此时派去支援宁将军的队伍已经整顿完毕。先前收到西北来信,问若是作战,该先以谁为敌,刚刚以此事和江南诸位官员商议过。有人说该先除前朝国贼,也有人说该先攘外,我听着倒是都有道理....”
禾清望着自己手下的地图,了然说道:“以我看来,宁将军肯定主张攘外,而陈社长必然建议安内。此时,他们一定为此事争论不休。”
姜瑜眼前一亮,马上接话到:“老师猜的不错,西北来信里正是这么说的。”
禾清不假思索地答道:“何必如此麻烦?不如让他们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自家人去。”
姜瑜这回倒是领悟得很快:“老师的意思是.....先不和他们打?”
禾清点了点头,随后说到:“茜寒国遇强则弱,遇弱则强,反复无常。他们本来野心应该也不大,最多就是打下些西北肥沃之地也就算了。只是苏执此举使得我国内乱,他们自然也想分一杯羹。”
“你且写封信给陈社长,叫他做退军之相。再给茜寒国和苏执放出风声,说你只想划江而治。若是他们同意,则遣使来江南,结好之后休兵、通商之事也如往常。江南乃是富饶之地,物资丰厚,况且又有天险阻拦。这两边目前拿不下江南,也离不开江南的。”
姜瑜若有所思,最后肯定地点了点头。
禾清又继续说到:“接下来的事情,只让陈柳社长和宁将军随机而动。殿下按原计划做好准备,等时机直击京城就好。”
“好。”姜瑜一口答应了下来。
很快,姜瑜的回信就被人快马送到了西北。
陈柳读完信之后不由得哈哈大笑,将信交予宁子和:“将军,你我为之争论不休的事,总算是有了个定论。”
宁子和看完信之后也是豁然开朗,连连点头:“坐山观虎斗,真好计也。就算是苏执不上当,茜寒国人又岂能不上当?”
陈柳一边点头,一边谋划到:“到时候我与将军分兵两路,一路往江南方向退兵,一路则隐于丘陵山庄之中。待这二虎相争之时,再起兵攻打茜寒国。”
“那.....京城那边?”宁子和面露犹豫。
而陈柳却只是哈哈一笑,了然说道:“时机一到,禾太傅必会嘱咐殿下起兵直击京城的。那时我们只需挡住茜寒国等西北诸国,被困死的可就换成那位前朝世子了。”
宁子和听完,只能笑道:“既然贤弟与太傅已有默契,且就照此行事。不过殿下北上直击京城,却没有大将相助。江南之地多文臣大儒,但是将帅之中,优秀的最多也就是擅长水战。”
宁子和右手抚须,思考了一会:“贤弟觉得,若是我派桓儿前往助殿下一臂之力如何?
陈柳自然欣然同意这个建议:“宁将军思虑周全,正巧宁少将军也和殿下、太傅有故,他去最合适不过。”
果然不出所料,在茜寒国和苏执收到姜瑜以及西北军报之后,各有心思。
如果说苏执对姜瑜忌惮怀疑,尚且防备着的话。
那西北的茜寒国则是完全无所谓,想来倒是也不难理解。毕竟茜寒国就算是收下整个西北,也不会和江南毗邻。他们自然不担心江南会偷袭他们,两地相隔远着呢。
但是苏执就不得不担心了,划江而治意味着他要同时和茜寒国以及江南的姜瑜为邻。一边是反复无常的所谓盟友,另一边则是有双重灭国之仇的死敌,简直怎么看怎么危险。
于是在争抢西北之地上,苏执就表现得格外小心翼翼。
茜寒国又是个遇弱则强,遇强则弱,反复无常的性子。虽然他们已经拿下了比自己预想中要大的地盘,但自然比不得京城京畿之地多年经营繁华,况且还有中原地区的大片肥沃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