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 第 101 章 发展(2 / 3)

徐秀越点头道:“此为其一,第二点则比较容易推行,大人可广收农书,虽说农人大多不识字,可识字的人却不在少数。

让他们钻研农书之后,提取精要,或是直接读给老农听,再广纳众议,分别推行几套种植法子,譬如改变苗间距,多种混种之类,看哪一种产量高,再行推广。”

对于此,徐秀越就只能提个大概建议了,如何种植,还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摸索。

这个好理解,只是需要费些人力,招募读书人和招募农人需要的花费并不算多,许县令当即同意了。

“其三,则是我最看重的一点。”

这一话出,许县令和林修为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认真看向徐秀越。

“我想建立几个研究所。”

许县令疑惑道:“何为研究所?”

“就是……简而言之,就如今来看,就是鼓捣一些发明的地方,由县里出资,聘请各行业的翘楚,提供资费、材料,让他们进行发明创造。”

这么宽泛的解释,许县令跟林修为都是似懂非懂,徐秀越便举例道:

“譬如说咱们如今使用的水车,就是一种发明创造。”

这么一说,两人便明白了徐秀越的目的。

林修为道:“仙姑是说,让他们自己捣鼓出类似水车一样有用的东西?”

“不错。”

许县令却皱眉道:“这样一来,若是有人浑水摸鱼,每天浪费材料却无所出可如何是好?”

徐秀越道:“既然是研究,必然有所损耗,不过,对于浑水摸鱼者,咱们却可以从一开始便剔除掉。”

“这如何剔除?”

“首先,入研究所需要考试,此考试由各行业的老师傅出题,另外,研究所内所有人想要用经费研究,则先需要向上提出一份报告。

第一次报告要写明研究方向和大体理论,以及研究结果的用途,此时我们可以批第一份资金。

待他研究出了眉目,则可以提出第二次报告,这次便要详细写明,第一次研究的成果,以及更改方向和可行性,此时我们再批第二份资金。

若还未成功,还可以提出第三次,若没有成果,则只能放弃,而研究结果,要对研究室内成员开放,以便于大家学习或者避免相同失误。

若是有人做出了成果,则要大肆奖励。

另外同一个研究,最好是几人一组进行,博采众长,只不过有的人独来独往惯了,只要能有成果,一个人申请也可。”

许县令点头道:“这样倒也可行。”

“木匠、铁匠、医学,都可以设置研究院,研究方向可以是农业,也可以是武器,中医则可以研究药物,若有其他行业需要,咱们再另行设置。

再有就是战马的培养了,这个倒是简单,专管马匹的人咱们已经有了,只需要划出一片跑马地,再设立马厩,也就差不多了。”

许县令听得连连点头,见徐秀越端起茶杯喝茶,等她放下,便迫不及待催促道:“除此之外,不知仙姑还有什么法子让咱们县更好?”

徐秀越则是笑着看他一眼,道:“大人,您将上述的事情安排下去,怕就要没钱了。”

“啊?”

许县令惊讶地瞪大眼睛,良久,喃喃道:“想不到几万两银子,这么不经花……”

徐秀越有些好笑,却又为许县令一心为民的想法有些感动,打趣道:“您若是自己贪了,那必然十辈子也吃不完,但若是给县里花,可不是分分钟就没了,谁让您是个好官呢。”

“哎,好官好官,本官还是个穷光官啊……”

事情一步步按照徐秀越提出的大框架吩咐下去,只不过细节的填补,就要靠各行业的专业人士了。

首先最快设立的是农学院,这里分了两科,一个是读农科,就是徐秀越提出的整理农书,并参考农人经验的研究所。

因着这些日子县里越来越好,许县令在民间也有了好名声,招收老农人的政令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