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 第 109 章 风寒(2 / 3)

留仙县,百姓们比往年轻松了许多。

一闲下来,勤劳惯了的百姓便开始找活干。

如今每三个村子,就有一个公立免费学堂,多是教小孩子认些字,再讲些关于礼仪道德的小故事。

闲着的村民们有感兴趣的,便也搬了个板凳,在屋外听个乐子,先生们也不赶他们走。

所谓教化百姓,许县令深觉自己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另外有不爱听讲的大人,便寻了些感兴趣的技能,进县令做学徒。

这里面,大多是研究所的人开办的技术学校,他们开校却不是为了教学,而是想要找些廉价劳工,帮他们处理基本的物件,好提高研究速度,顺便也教些基本的知识。

若是遇到有天分的学生,才会破格收徒。

当然,作为廉价劳工,是有工钱拿的,而一旦被师父们收徒,反而没钱了。

徐秀越为了避免有人为此烂收徒压榨徒弟劳动力,便直接给了个“福利”,谁收弟子,就要在几大研究所的共同注视下,办一场收徒大宴。

虽然是县里出钱,但这样的仪式感,让收徒这件事,显得更为庄重,更为认真。

所有人都学会了动脑子,用脑力解决问题。

这样的发展之下,研究所的研发也更为迅速,每隔几日,就会有人向许县令汇报新的研究成果。

有的只是一把改良铁锨,但却更为省力,有的则是较为复杂的攻城锤之类,还有的,则是改良织布机、铁犁之类。

最让徐秀越兴奋的是,竟然已经有人做出了蒸汽机的雏形。

而她提出的火药与大炮,也已经在研发之中。

另一边,河田县招兵结束,第一批新兵返乡后,关于留仙县的情况便传到了河田县。

不过几日,河田县孙县令便上书一封给许县令,表明自家也想建造水车的意思,不过却被徐秀越否决了。

河田县虽然北边多山,但大部分耕种地区都是平原,并不适合建造水车,她有一个想法,但不知可不可行,便喊来了水利所和木匠所的成员,直接派去河田县解决问题。

临行前,她给他们提了下开凿水渠的办法,让他们到实地探查下可不可行。

时间一点点的过去,留仙县跟河田县慢慢稳定下来,研究所、公办学之类的地方,也慢慢有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秋去冬来,天也一日日寒凉起来。

今年的冬天,格外寒冷,这让徐秀越想起了一个经济作物,棉花。

棉花需水量较少,可以种植在山上,而且他们本地夏季的温度,可以达到棉花生长的需要。

徐秀越裹着厚厚的冬装,跟林修为商量过可行之后,便来县衙向许县令炫耀她新发现的利民项目,谁知道刚进县衙,就被衙差请到了后院。

“仙姑来的不巧,咱们大人这几日风寒加重,正卧病休息,仙姑若是有急事,不如去后院与大人详谈?”

徐秀越蹙眉道:“前几日便见大人有些咳嗽,一直说是老毛病,不见轻不见重的,怎的这两日便加重了?”

“嗐,还不是矿山那边说产出变少,大人着急,便去瞧了一眼,回来便唉声叹气的,说小矿山要挖没了。

不知道是不是当日感染了风寒,这便有些发热,大人怕仙姑和林大人担忧,便不让旁人告知。”

徐秀越一进许县令的院子,便闻见了一阵浓重的中药味。

掀帘入内,许县令半倚靠在床榻之上,人倒是还算有精神,只是徐秀越一瞧便觉不妥。

她眯眼看了看,许县令头顶的气团已变成黑灰,甚至染及印堂,这是有生死劫的表现。

许县令一见徐秀越皱眉,便笑着安慰道:“人老了,不过吹个风就染了风寒,倒叫你们担心了。”

徐秀越看了看许县令放在床头的册子,拿到一边,道:“大人还是莫要劳神,便如上次那般,安心休养。”

许县令干脆应道:“好,有两位替我看着县里,我也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