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重个炉子可能她就要赔本了。
午饭时徐秀越的卷饼卖的更好了,徐秀越就觉得,肯定是上午卖出去的卷饼味道好,所以口口相传,他们家的生意才变得更好。
甚至她还见到了熟人来买饼。
“嫂子近日可好,怎的不见嫂子来卖书了?”
书肆老板还是一副儒雅的书生样,只是留的胡须又变长了一些。
徐秀越一边递给他卷好的六个饼,一边笑道:“小儿有心考秀才,近几日便不再抄书了。”
“原是如此。”书肆老板点点头,喊他身后的小童接过,才赞道,“令郎有志气,嫂子也是有福之人。”
话锋一转,他又问道:“不知嫂子对论墓论生可有研究?”
徐秀越:……
好的吧,看在书肆老板大手笔买了她六个饼的份上,徐秀越简单讲解了一番。
老板这次听懂的很快,徐秀越还没来得及松一口气,谁知道书肆老板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
一个问题结束,又是一个问题。
这就涉及到一个在现代广泛应用于推销并且大家熟知的心理问题了——
如果想让人帮忙,就先请那个人帮一个小忙,这样再提出难一些的请求时更不容易被拒绝。
这里的逻辑就是目前徐秀越遇到的状况。
她友好的解答了老板的第一个问题,那么老板问第二个问题她解答不解答?
不解答那么她就会破坏第一次帮助在她和老板间建立的友好关系。
书肆老板或许不知道这个说法,不过他却也是这么做的。
那徐秀越答不答呢?
徐秀越都答了。
虽然说书肆老板絮絮叨叨的有点烦,虽然说书肆老板有些笨,虽然说书肆老板的长胡子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
但看在他真诚好学的份上,徐秀越还是替他解了惑。
主要也是因为书肆老板问的都是些基础问题,徐秀越简直不过脑子就能回答,想着以后还要去卖书,就回答了几个。
书肆老板沉浸在思考中,每次思考就有一个根据基本问题延伸出的新问题。
在答到第九个问题时,徐秀越抬眸看了老板一眼:“今日便到此为止吧。”
书肆老板愣了一下,这才发觉自己的不妥之处。
古人获取知识难,许多读书人也都是敝帚自珍,若是遇到大家,指导一句就已经是莫大恩惠了。
徐秀越指导的虽然不是科举知识,却是专业技能知识,在这时代,甚至比科举更难获取,况且像是八卦周易算命之理,还喜欢将就个机缘。
老板也是学到不解之处,听说徐仙姑来了镇上,这才想抓住机会来试探问一问,却没想到他竟然一时沉浸在思考中,得寸进尺耽误了徐仙姑这么久的时间。
书肆老板抱拳,朝着徐秀越深深躬身,行了一礼:“是鹤宁失礼了。”
徐秀越猜测这是他的字,瞧鹤宁老板躬身不起,徐秀越轻扶了下他的胳膊,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必如此。”
鹤宁顺势起身,只脸颊微红,垂着眸似是还有些不好意思。
徐秀越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违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