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儿摸着红领巾,想起被母亲卖掉时说的话"以后不要回来了"。正在搬运粮食的战士们听见船舱内传来哭泣声。
"她们哭什么?""
"哭,终于有人把她们当人,而不是货物。"
陈建国望着江面,想起母亲说的话"生女如栽柳,风一吹就断"现在却看见这些"弱柳"在复兴军和燕京军的护航下,去越北扎根。
林秀芝抛给陈建国一个铁皮盒,里面是鹰酱产的磺胺粉。小张接住时,发现盒底刻着这一行小字,"留给伤员用,每个生命都该被温柔对待。"
"连长,他们的父母为什么这么狠心?"
一个从小就在燕京军中长大的士兵很疑惑的问
"这是禁锢了人民几千年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那我们去教育他们,跟他们讲清楚不就好了"这个同志很天真的问连长。
"你以为,唤醒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了几千年的民族,是那么容易吗?你以为,要扫除我们这个民族血液里的麻木、冷漠、重男轻女的思想,是一日之功吗?那是要经过几代人努力奋斗的大事业!我们这个灾难深重的国家,需要你和我们一起去奋斗!""
1950年冬,水口关的边境,今天这里来了二十多个衣衫褴褛的人。陈阿婆牵着六岁的孙女,向对面越北的岗哨,跪了下来,她身后四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愿意收养这个"赔钱货"。
"阿婆,起来吧。"
复兴军的女军官李晓珍蹲下身,给小女孩擦去脸上的脏东西。
"跟着我们去河内,那里有专门的保育院,你长大了能当护士。"
晓珍掏出自己的工作证,上面写着"妇女救济会""您看,我就是从八桂来的,现在还能寄米回家。""
陈阿婆摸着工作证,一年前她的大孙女被带走的时候,自己躲在灶台后面哭。如今二孙女又要离开,这次她不想再哭,因为看见了邻村的阿莲寄回的照片,微笑的穿着白大褂站在医院里,身后是干净的病房和好奇的孩子们。她相信孙女过去后会过上好日子。
"带她走吧"陈阿婆把孙女的手放到晓珍的手里,往孙女的口袋里塞了把家乡的泥土
"让她姓越吧,别再姓陈了,省得被说是赔钱货。"
小女孩看着越北的灯火,那里有她从未见过的电灯和学堂,而她身后的亲人,正用她的未来换了救命的面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