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2 / 2)

,三女儿嫁在杏花村,在他们河对岸,也就是杨杏所在的那个村子,如今有一子二女,幺女嫁给了来村子卖东西的货郎,那货郎家在镇上,常年挑着簸箕走街串巷卖点零碎东西,比其他几家富裕些,两人如今有一个女儿。

季家在上河村算大家族,季时珍有四个兄弟,都家中人口兴旺,在村中影响力不小,他大哥季时坤如今是村长。

上河村有三十一户人家,同杏花村(二十三户),下河村(二十一户,)桐寨村(十九户),共九十四户并为一里,里正家也是上河村的。

里正管村中户籍立废,劝课农桑,催纳赋税,村长则多处理一些邻里口角,田地地基买卖,虞朝鼓励开荒,荒地前三年不收税,开荒后名义上属于私人,可以买卖。

这会不可避免地导致地主圈地,灾荒年特为尤甚,普通百姓无地可种,只能成为地主的佃农。

只是这些和杨醒没多大关系。

她本想在杏花村盖房子,又担心季明元不愿意,毕竟他不是上门女婿,哪有住在女方家的道理?

于是她把目光放在了上河村,打算挑个偏僻些的地方,既不能离季家太远,也不能太近,远了怕他抵触,近了可能会有些尴尬事。

她先一路打听着去了村长家,报上姓名后季时坤对她很是喜欢,侄子季明元的婚事是整个季家忧心的事,他和季时珍两兄弟是秀才,他做村长,季时珍做私塾先生,日子并不艰难,可一个双腿不良于行甚至可能无法传嗣的男子,哪个女子敢嫁?

杨杏他是打听过的,虽然长得五大三粗,但有一把子力气,能打猎,为周边村子解决了很多麻烦。

听他弟弟的打算,是要分他们两亩良田,一些下等田,到时候她种些粮食,帮忙照顾相公,公婆再帮衬些,也不用她去打猎了。

过两年若是没有孩子,就从季明元另外两兄弟那儿过继一个儿子,有了后代,日子才算有些奔头。

当然,这些还轮不到他来说。

杨醒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和气:“季村长,我想问问季家周围有没有闲置的宅地卖?远近些都可以。”

季时坤稍一思量就明白了她的意思,他道:“季家给你们留了婚房,你一个女子,不必忧心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