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成员一栏只写着"父母是京城机关单位工作人员"。
袁凯心中暗忖:这档案做得也太干净了。
部委的部长是机关工作人员,看大门的也是机关工作人员,这信息写了等于没写。
但越是这样,越说明这个年轻人的背景不简单。
袁凯可以确定的是,李达康的来头肯定不小。
否则的话,市长郭振华也不会再三叮嘱自己一定要“多加关照”。
袁凯是郭振华一手提拔起来的。
郭振华担任县委书记的时候,袁凯便是他的县委办主任。
因此,面对郭振华的叮嘱,袁凯即使心中再有疑惑,也会毫不犹豫地去执行。
他很清楚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离不开郭振华的栽培与提拔。
"达康同志,郭市长已经跟我打过招呼了"。
袁凯放下档案,语气亲切了几分。
"我们安江县是个穷地方啊,难得有你这样的高材生过来,我代表安江县委,欢迎你的到来"。
他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话锋一转:"不过官田乡的条件确实比较艰苦,经济发展在全县长期垫底,你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李达康坐姿端正,双手自然地搭在膝上:"谢谢袁书记和县委的信任,我一定尽己所能,争取不让官田乡拖县里的后腿"。
"好!",袁凯满意地点点头。
"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县委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工作”。
“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来找我"。
最后这句话重若千钧。
李达康知道,这是袁凯在表态。
他适时起身:"一定不辜负组织信任"。
"小罗!",袁凯朝门外喊。
"通知黄部长一会亲自送达康同志去上任!"。
这个安排意味深长。
由县委组织部长亲自送新任乡长赴任,这在安江县是极为罕见的礼遇。
袁凯这是在向官田乡的干部们传递一个明确信号:这位牧野长不简单。
李达康心领神会,向袁凯投去感激的目光。
他知道,在基层工作中,上级的支持往往比个人能力更重要。
特别是在初期,这种来自县委书记的"站台",能帮他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离开袁凯办公室后,罗传兵带着李达康返回组织部。
一路上,这位县委书记秘书的态度明显热络了许多,甚至主动介绍了不少官田乡的情况。
黄立新得知要亲自送李达康赴任时,眼中闪过一丝讶异,但很快恢复如常:"达康同志,我们半小时后出发”。
“你先休息一下,我去安排车辆"。
黄立新作为县委组织部部长,是县委书记袁凯的亲信之一。
袁凯担任安江县委书记已经三年多了,其本身就是从基层干起来的,拥有丰富的基层斗争经验。
再加上,上面有市长郭振华鼎力支持,因此整个安江的人事大权早已被袁凯牢牢掌控在手中。
别看袁凯面对李达康时很亲切,那是因为李达康身份不一般,换做其他人试试?
要知道,袁凯在安江县那可是说一不二的主,一般的县委常委在面对他时都不敢大声说话。
黄立新猜测李达康背景肯定不小,否则的话袁凯不会对其那么重视,但也知道自己应该是够不着的。
黄立新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就是弄个县长干干,自己已经快五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趁着这个间隙,李达康站在窗前,望着县委大院里的梧桐树出神。
他知道,从今天起,自己将真正开始这一世的仕途征程。
虽然暂时无法动用家族资源,但"李家子弟"这个身份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现在,他需要做的,就是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用自己的能力证明自己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