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侦破的案件中,有一些凶手故意制造恐慌,结果现场还不小心留下了自己的指纹,也是这种‘半吊子犯罪’的德行,我推断这个凶手可能是初次作案,最好也检查一下书包内是否残留凶手皮屑、衣物纤维。”
“报告上写着,死者还有一个胸部不见了,找到了吗?”高乐翻着报告,眉头紧锁,“一般凶手留下类似这种的特殊行为标记是可以成为破案线索的,只不过一般出现在连环系列案件当中,希望他不要再次作案。”
在犯罪心理学中,凶手刻意咬掉被害人左侧胸部的行为有可能是一种特殊行为标记。这一动作超出单纯杀人需求,根据凶手这种行为,可以反应出其深层的心理投射,或许与他的成长经历或某种执念有关。
胸部作为母性符号,可能暗示凶手对哺乳期女性(如母亲形象)的极端怨恨,或童年因母乳缺失或者虐待引发的补偿性破坏欲,这种行为一般称为象征性掠夺;通过撕咬实现这类器官的占有与控制,也可能关联性功能障碍者通过极端接触获得替代性满足,一般称为性暴力仪式化;还有一种叫创伤复现,若凶手幼年目睹女性亲属胸部残缺,可能通过重复毁伤行为重现创伤场景,试图掌控童年恐惧。
该类标记若在系列案件中出现,一般可锁定凶手具有母婴关系异常、性压抑或特殊成长经历等特征,成为侧写关键突破口。但目前这类凶杀案仅此一例,尚不能成为特殊行为标记,至于如何评判这类案件,需要结合更多证据才能进行综合分析。
“还没有。”其中一名侦查员回答,“搜索范围已经扩大到周边河流和树林外围,重点排查那些隐蔽的角落,我们已经联系了周边的几个村庄,请求他们协助留意任何异常情况。”
“现场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小溪边的鞋底足迹分别是几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