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10 / 15)

人世间 梁晓声 22657 字 2023-08-12

束前根本不 可能有。她因为学了那样的专业,才有心地寻找《三字经》《千字文》《弟 子规》等早期中国蒙学文本。读完觉得好,这才为珥明和楠楠各抄了一 份,希望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吸收的文化营养更全面更丰富一些。”   “老实说,什么《三字经》《千字文》之类,我只听别人提到过,自己 从没读过。至于《弟子规》,我连听说也没听说过。”   “你用不着惭愧,我还不是和你一样?在嫂子的影响之下,我才找来 读了,确实堪称伟大的蒙学教材。”   “伟大? ”   “《三字经》是早前的识字教材,开篇十二个字却道出了人性真谛——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什么是教知识又育人的教育理 念,这正是啊!你可以不承认那是什么人性真谛,认为人之初、性本恶 的观点,甚至干脆认为人之初、肉一团,懵懵懂懂,但不得不承认,《三 字经》在通过蒙学育人上可谓用心良苦,想让我们的孩子将来都成为好 人。作为蒙学教材,从前小学一、二年级孩子学到的字远多于今天的孩 子,做人道理涉及得多,真正做到了立德树人。三才、三光、四时、四方、 五行、五常、六谷、六畜、六艺、七情、八音等,全在其中了。《三字经》 后半篇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大致概述了一遍,考考你,知道什么是六谷 吗?……"   晓光答不上来。   “六艺呢? ”   他答上了几“艺”,不全。   “八音呢? ”   他更语塞了。   周蓉兴犹未尽,接着讲了起来:“《千字文》是从前四、五年级小学 生们的识字教材,’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戾,辰宿列张’——开 篇多有气势。与《三字经》相反,《千字文》先从天地万物讲起的——’寒 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知道’律吕调阳’是什 么意思吗? ”   晓光摇摇头。   “别不好意思,我以前也不知道。对于以后的中国人,知不知道说明 不了什么。我可是在大学里当老师的,是要经常为学生解惑的,知道比 不知道自我感觉好点儿。《千字文》用典太多,不看注解,我这个副教授 几乎一半不明白。其中词也多,'临深履薄’'似兰斯馨’’容止若思’’言 辞安定’‘性静情逸’‘守真志满’,这些词我喜欢。有些道理我也认同,比 如’知过必改,得能莫忘’’罔谈彼短,靡恃己长’,比如’庶几中庸,劳 谦谨敕’’省躬讥诫,宠增抗极我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有时看问题偏 激,甚至成心偏激气人,这样一些道理对我很有帮助。”   周蓉一边慢言细语,一边从容不迫地择菜、洗菜、刷锅、擦案。看到 晓光洗耳恭听的样子很可爱,她亲了他一下。   他竟像被电击了一样,浑身一抖,冲动地抱住了她。   周蓉低声喊道:“在我家不能这样。”   他听话地放开了,双手捧住了她的脸。   她明白他想吻她,提醒道:“就一下啊。”   他没敢吻她的唇,只在额上轻轻一吻。   忽然门开了,明阴站在门外   周志刚的生日宴终于开始。天色将黑未黑,里外屋的灯都亮着。   那是周家多年来不曾有过的丰盛家宴,老旧的圆桌摆不下也坐不 开。这种情况下,秉昆将小炕桌放在炕中央,坚持与郑娟、聪聪另开一 桌,理由是怕聪聪在饭桌上不安生。   周志刚认为不妥,主张让两个孙子、一个外孙女坐炕上去。   切珥却说自己不习惯盘腿,坐在炕上吃不成。   郑娟说:“让切切和楠楠一边一个坐爸妈两边,给老人过生日也有不 排辈分坐的,讲究的是隔代延福。”   秉义说广爸,就听我弟妹的吧。”   因为是郑娟的建言,周志刚马上同意。这样,切珥就坐在了周蓉斜 对面;蔡晓光是周蓉带来的客人,坐在周蓉身旁。   秉义代表儿女和孙儿女们说过一番祝福和感恩的话后,大家便吃开 了,边吃边聊家常,起先全是夸晓光做菜好。晓光心中有事,显得局促 不安,表情不自然地听着笑着而已。   周蓉也有所虑,见为明的神情有些凝重,唯恐她造次,就主动找话,阴 切却反应冷淡,不理不睬。   秉义看不过眼去,批评道:“珥切,你回答妈妈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