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10 / 16)

人世间 梁晓声 25303 字 2023-08-12

自己成为不速之客的原因,那就是再也无法克制走亲 戚的强烈愿望。   这种说法乍一听显然站不住脚,但她接着给出的解释却又能自圆其 说。她说,因为哥哥一直向周家人强调革命的老妈妈喜欢独处享受清 静,他们周家人不忍前来打扰。自己不请自来,是因为她过几天就要与 博士生导师一起去法国做文化交流,为期一个月,她希望能与亲友分享 自己的愉快。   “秉义,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难怪以前你们周家的人从没来过。有时 我心里还挺纳闷,为什么呢?现在明白原因了,敢情你一直在有意无意 地阻止着。”老太太责备起来。   秉义只有乖乖认错。   周蓉以同样真诚的语言和表情夸赞老太太气色好、气质好发式也 好,让这位革命的老妈妈的自我感觉异乎寻常的好。   她送给老太太的见面礼是一册一九八。年以来的中央文件汇编典 藏本,说是请人从北京排队买到的,很有纪念意义。实际上,这是前夫 冯化成寄给她的,他俩还时有书信联系。他寄给她那册文件汇编本身不 是目的,只不过是用它夹寄几枚香山红叶,还有一双毡鞋垫和一枚竹发 卡。周蓉说,那双鞋垫可不是一般的毡子做的,是用新疆卷毛羊的毛压 制而成的,考虑到老太太长期坐轮椅,血脉不畅,足底保暖尤为重要。常 见的塑料发卡容易与头发产生静电,进而引起皮肤过敏,还是用竹发卡 好。   礼轻情义重,周蓉的话语和表情温暖人心。老太太深受感动,她当 即就从头上取下塑料发卡戴上了竹发卡。   阴珥和小菊都拍手说,好看好看。   冬梅望着小姑子周蓉,仿佛不认识她了。   老太太弦外有音地说:“问题不在于好看不好看,问题在于谁想到了 做到了,而谁更应该想到做到却根本没想到做到。”   秉义便又连连检讨。   珥阴和小菊则赶紧一左一右蹲在老太太跟前,将鞋垫替她垫在鞋里。   老太太说:“真暖和。”   冬梅说:“才着脚一秒钟,神了。”   老太太仍不理女儿,她问周蓉:“你没听说你哥的事? ”   “听说了啊。”周蓉一边回答,一边向嫂子丢眼色。   老太太又问:“那你怎么不问你哥一句?”   周蓉说:“他不好好的嘛,证明我听到的都是谣言啊。再说我也不是 冲他来的,我是冲您和我女儿来的。”   老太太说:“你哥的眼眶被一名老工人打青了呢。”   周蓉说:“现在他那个厂的工人正闹情绪,他是党委书记挨打了那也 是替组织挨打了,是他的光荣。”   冬梅几乎笑出声来,强忍住笑转过身去。秉义一步跨到冬梅身前,背 对着她面对着妹妹庄重地说:“我也是那么想的。”   老太太朝周蓉招了招手。   周蓉走到她跟前弯下腰去。   老太太握住她的手说:“爱听你说话。知识分子如果都像你这样,中 国的进步快多了,五七年也不会有什么’反右'运动了。留下吃饭啊,没 听你说够。”   周蓉笑道:“我正是空着肚子来蹭饭的呀。”   晩饭桌上,老太太问起了秉义今天遭遇那件事的始末一一她是在电 话里听其他老同志讲的。她与几位资历相当的老同志经常煲电话粥,他 们的电话费由政府承担。   “我对与我女婿有关的事有知情权,我要了解真相。只有了解真相 的人,才更有资格表达态度,亮出观点。”老太太的话正确到放之四海而 皆准,几乎可以放入当年的语录中以假乱真,让女儿和女婿经常有耳熟 之感,陷入接不上话的尴尬。   周蓉却颇为适应,她能做到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她附和着说:“只有希望了解真相的人,才比较能够了解到真相,正 如热爱真理的人想要了解真理那么自然。”   老太太便对切切教诲道:“你妈的话说得多么有思想啊,要善于从你 妈的话中吸收思想营养,啊? ”   冬梅催促道:“那我更有知情权了,否则总说错话,快讲讲吧。”   秉义明白岳母对知情权的诉求,实际上是发自对他这个女婿的爱 心,虽不情愿,但也只得从头细说。   周蓉不时地充当一下解说员。   秉义讲到杜德海一再喊他过去他才过去时,妹妹评论道:“一个有判 断力的人不难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