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8 / 19)

人世间 梁晓声 30059 字 2023-08-12

付了那份服务费,没享受到让自己们满意的服务那 还行!   老板娘一见乱到了那种地步,怕更难收场,就悄悄溜走了。片刻过 后,一些手持棍棒的农家汉子赶来了。在一片喊打声中,醉得不成样子 的男人们才相互搀扶着逃进几辆车中,绝尘而去。   宋秘书本想将那封信压下了的,但老天有眼,该当出事。周秉义的 司机多了几句话,告诉他曾有位姑娘在市委门口坐了大半天,说自己 并不指望能见到周书记,只想知道自己写给周书记的一封信他收到没 收到。   周秉义问小宋,这才看到了那封信。信中有几行字是:“尽管强奸并 没发生,但我们三个同行姐妹都觉得在精神上已被强奸了。幸亏当时人 多,如果人少,可能肉体上的强奸也不能幸免……”   周秉义不看则已,一看之下,勃然大怒。小宋从没见他发过那么大 的脾气,吓坏了,战战兢兢地解释绝非想压下那封信不给他看,而是自 己也刚刚看到。   二OO一年,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大城市还是小城镇,邪性现象层 出不穷。“钱”“性”二字,搅得淫秽之风盛行,周秉义当书记那个城市也 不例外。   周秉义对此却不甚了了,或许可以说在此点上他很不接地气。当市 委书记几年,除了必须出面陪餐,他从不出外赴宴,几乎顿顿在市委机 关的食堂吃饭。他的特殊化无非就是在单间里,不必排队。到县区视察 时,能赶回市委吃饭则尽量赶回去吃,实在赶不回去也只在县区机关食 堂吃。想请他光临什么饭店或酒家吃一顿,绝不可能达到目的,而且会 惹他生气。严重胃病是他的一个硬理由,实际上,他对所谓“口福”从 来不大认同,对男女“吃货”,一向没有好印象,敬而远之。有时候,他 对某人印象不错,后来知道对方是个“吃货”,也就渐渐拉开距离了。他 差不多滴酒不沾,这一点倒是像极了父亲周志刚,父亲就是个终生没沾 过几次酒的人。有酒瘾的男人们所鼓吹的那种酒桌上的气氛,恰恰是他 最讨厌的。如果一名干部既是“吃货”又嗜酒成性,那么获得提拔或委 以重任的机会就没了,不管别人说那名干部多么有能力有水平。十几年 间,他所提拔的干部,除了能力和水平,个个是对吃喝二字反应淡漠的人。   有班子里的领导对此心存异议,曾在会上说:“周总理也是豪饮 之人。”   他反唇相讥:“你的意思不会是说周总理也嗜酒成性吧? ”   对方据理力争:“许多文艺家都与酒有终生情缘。”   他针锋相对:“那就去当文艺家,不要当领导干部。”   包括发自内心尊敬他的人在内,谈到吃喝二字,都曾无奈地苦笑不 已,“周书记哪点都好,就是这一点,太僵化了。”   他听到后,也曾自嘲苦笑道:“就是那一点,我要坚持一下,看能不 能让本市的官场风清气正一个时期——在我当市委书记期间。”   周秉义知道本市也有几条灯红酒绿的街区,也有几处纸醉金迷的地 方,也经常有领导干部岀入那些场所。他微服私访过,没见到熟面孔,以 后便不再去了。   老百姓将那几条街叫“腐败街”——这个情况他也掌握,却从未产 生整治一下的念头,因为那几条街那些场所是继续热闹着抑或冷清了,关 乎本市的税收,甚至还关系到本市“开放”的程度。个别领导干部对那 几条街那些场所无限热爱,他只能采取睁只眼闭只眼佯装不知的态度。   在一次处级以上干部会上,他借着谈税收的话题,隔山放炮说:“有 人说腐败是发展经济的润滑剂,公款吃喝拉动了 GDP,这种观点我坚决 反对,你把一千元公款吃掉了喝掉了,税务部门通过你一顿吃喝仅收回 了区区一百几十元税款,你为GDP的增长起了多大作用?这不纯属狗 屁理论吗?当人民公仆的领导干部都是二百五啊?……”   谁都听出了他话中有话,指斥的是什么现象,那一年全市的公款吃 喝报销额有所下降。   周秉义勃然大怒的另一个原因,是他能强忍社会上的某些低级趣味 现象,却实难容忍表现在干部身上的低级趣味行径。他认为那些在“农 家乐”放浪形骸的人,不良表现已远远超过了低级趣味的底线。   他叫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