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0 / 24)

人世间 梁晓声 37967 字 2023-08-12

一天起,就经常梦想着率领建筑队的工友们在光字片为穷人盖起一幢幢 楼房。结果,干了一辈子建筑的他,直到离世也没有住过楼房。他的长 子年近六十时开始实现他的梦想,退休前终于超额实现了,除了抹掉他 既熟悉又厌恶的光字片,还抹掉了情形与光字片差不多的几处危房区。如 果泉下有知,他肯定会特别欣慰。   晩上七点半左右,当周家的亲人们开始吃年夜饭时,他们的手机又 先后以各种声音响了起来。除了郑娟没手机,其他六人都有手机,周秉 昆的手机是过时的二手货。   有人拨打他们的手机拜年,也有人发短信拜年,摆在桌上的六部手 机就此起彼伏地响个不停,他们便都有点儿像早年电话局的接线员了。八 点钟央视“春晩”开始,七点半是隔空拜年的最佳时段。拜年太早了像 完成任务,太晚了似乎缺少诚意,只有亲人之间才没有这个讲究。料到 了这一点,他们吃饭时都将手机摆在了桌上。自己该发的拜年短信,各 自赶在开饭前发过了。周蓉和晓光、秉义和冬梅两对夫妻退休后都主动 在社交圈边缘化,没发几条短信。   六个亲人中周蓉收到的短信最多,群发短信最少。群发短信是她民 办中学的同事发来的,那类短信她一概不回,看一眼就删。多数短信是 她教过的学生们发来的,她都认真对待,先用纸笔写好才照着回复。   周秉义收到的短信数量比周蓉少了三分之二,除了一条老干部局的群 发慰问短信,他没收到第二条群发短信。发给他的短信中,“尊敬的”三 个字频频出现。他已不在领导岗位,给他拜年并以“尊敬的”相称的人,便 不再冲着他的权力而是对他的良好印象了。他内心清楚,看时也面有喜色。   周聪收到的短信也比较多。记者交际面广,手机玩得顺溜,边看边 回。有的短信还让他笑逐颜开,常常是段子式短信。   相对而言,蔡晓光和郝冬梅收到的短信要少一些。秉昆收到的短信 最少,都是几位老友发给他的,也不是什么拜年话,只不过都问他初三 的聚会定下了没有。当晚,他们三人吃饭最消停。   这年春节期间,除了四千多万城乡绝对贫困人家,大多数中国人的 饭桌上,鸡鸭鱼肉已很寻常。在北方,“猪肉炖粉条子管够吃”,也绝不 是异想天开了。春节后大事照例是“两会”,节前报上网上登出了一些“两 会”代表、委员的提案,反腐和扶贫仍是重点。   不夸张地说,除了天生的吃货,不少中国人鸡鸭鱼肉已吃够了。在 老电影中,资本家和地主老财家过大年时,饭桌上也不过就是那几样东 西,还给特写,渲染他们生活的奢侈腐化。二。一三年,中国人吃的意 识已发生了新变,口福的标准变了。人们常说,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 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没有腿的,吃地上跑的不如吃水里游的,吃水 里游的不如吃天上飞的。   鸡鸭鱼肉,大多数人都会吃腻,何况除了周聪,当晚在场的人都已 不再年轻,饭量有限。周聪成天跑会,不但拿车马费,还到处白吃,肠子 里的油脂也挺厚的了,小肚脯往前凸着。冬梅很实际,考虑到了,准备 的并不多,求精而已。虽然都被收发短信干扰,“春晚”开始时,基本上 还是吃了个一干二净。   秉义说:“做少了吧?谁没吃饱吱声啊,还有现成的,热起来方便。”   大家都说饱了。   周蓉说:“这样才好,不剩。”   冬梅说:“剩了我俩也不嫌,想想从前,哪儿舍得扔。”   秉义取笑侄子,告诫他可别往大腹便便发展。   秉昆说:“当年我们年轻时,谁想胖起来都难。”   周聪不好意思地说,有时一天跑几处会,往往两场会在同一地点。楼 下拿一份车马费,听一会儿,上楼去再拿一份车马费,再听一会儿。吃 饭时两边看看,哪边丰富哪边吃,吃来吃去的,一不小心可不就把腰给 吃粗了。   周蓉问,那你报道任务不是很重吗?写得过来吗?   周聪说又不是专访,不需要自己写稿,人家开会单位预先写好了通 稿,稍微改改发了就行。   周蓉又问,现在的记者都这么当?   周聪说如果想这么当,这么混着当一点儿问题都没有。也不是所有 报社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