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劫法场道长夺太子 持金鞭太师镇王宫(8 / 10)

问鼎天下 七姑云中子 15134 字 2024-01-16

竟置江山社稷于不顾,也罢,不过费尤二人再敢惑君罔上,本太师的‘打王金鞭’决不留情。”说罢扬长而去。

帝辛让丹枫、攸喜留于宫中,命人摆宴。

帝辛连饮三碗,碗碗见底。丹枫善饮,一口气喝了半坛。攸喜从不饮酒,慢慢品茶。酒至半酣,帝辛道:“你二人可知帝王为何称‘孤’道‘寡’?”

攸喜道:“天无二日,国无二主,故称孤道寡。”

帝辛道:“这只是其一。其二,孤者单也,寡者少也,自古为帝为王者,无亲无友。为争帝位,为保帝位,不惜父子相残,夫妻反目,弟兄仇杀,君臣猜忌。帝王是世上最为孤苦之人,所以才称孤道寡。”

丹枫道:“臣以为陛下只说对一半。世上不乏忠臣良将,宁死不屈者有之,殚精竭虑者有之,文臣冒死进谏者有之,武将战死沙场者有之。”攸喜接道:“臣以为,区分忠奸应看其是为国还是为己。忠臣是为江山社稷,奸臣则是为一己之私。”丹枫又道:“奸臣者,溜须拍马,贪腐成性,搬弄是非,祸乱朝纲,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君帝重用忠臣,则社稷兴盛;君帝重用奸臣,则社稷衰败。臣请陛下三思。”

帝辛知其所指,道:“你二人所说之理,乃普通之理,世人尽知。就以忠臣来说,也应细分细究,帝王所要的忠臣,或许你二人并不清楚。”

丹枫、攸喜奇道:“陛下怎么说?”

帝辛道:“谁也不能说云中子是奸臣,而他却给寡人难堪,让寡人颜面尽失;闻太师乃千古未有的忠臣,却高举‘打王金鞭’责骂,让寡人无地自容;人言费尤二卿是奸臣,却对寡人言听计从,让寡人赏心悦目。你们说,到底何为忠何为奸?”

二人闻所未闻,皆目视帝辛,等他细说。

帝辛道:“其实,忠臣不能一概而论,并非所有忠臣都能为寡人所用。”丹枫不解,问道:“这又为何?”帝辛道:“所谓忠臣,或忠心为国,或忠心为民,或忠心为帝。”丹枫道:“臣以为,忠心为国、忠心为民与忠心为帝,三者殊途同归,不可分开而论。”

帝辛道:“三者当然不同。闻太师、比干王叔和黄飞虎等人都是忠心为国者,其心中只有殷商,只要殷商国祚长久,至于谁人为帝却无关紧要。若寡人危及殷商的长治久安,他等一样会舍弃寡人而另立新君。今日闻太师请出‘打王金鞭’斥责寡人,可见一斑。”

丹枫、攸喜沉思不语,耳听帝辛继续说道:“云中子等人则是忠心为民者,他心里只有民族和民众,只要能使华夏民族昌盛,民众安居乐业,哪怕是已亡国六百年的夏朝或者是西岐、孤竹、燕亳等诸侯取代殷商坐拥天下,在他心中也无关紧要。”

攸喜道:“不错,云中子之所以不想让天下纷争,就是想维护民族的统一。”

帝辛道:“忠心为帝者,如费仲、尤浑等,虽被世人称为奸臣,却时时处处替寡人谋划,为主分忧,二人是忠是奸?以寡人看来,他二人拍马奉迎,巧言令色,既是为己,也是为主,站在寡人的角度看,二人忠心为帝,乃忠臣无疑!”

丹枫道:“陛下所说,臣不敢反驳,却也不敢苟同。就以今日之事为例,若没有闻太师及时赶到,朝中百官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被株连,殷商大厦倾危已是必然。若满朝文武皆如费尤,都去拍马逢迎,无人苦谏尽忠,无人边关舍命,只怕陛下的帝位不保,哪里还能在此议说忠奸?臣说的都是实话,请陛下莫怪。”

帝辛并未生气,道:“丹枫所言极是,所以为帝王所用之人,又可分为两种。”

丹枫问道:“那两种?”

帝辛道:“一是能守护江山者,二是能献媚于上者,二者缺一不可。不用真正有本领之人,帝王便不能稳坐江山;不用拍马奉迎之人,帝王便没有意趣。大凡为官为宦,其所用无非都是这两种人,尤其是拍马奉迎之人,更是不可缺少。所以,寡人重用费尤二人,便也在情理之中了。”攸喜若有所思,道:“如此说来,只有忠心为帝者,才能真正为帝所用。”帝辛道:“不,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