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那人是造反隶人莫老五?”帝辛道:“正是。”老者道:“他前胸中箭,伤及心肺。老夫已差人照料,陛下放心。”见他心下甚急,又道:“莫老五造反朝廷,陛下为何还为他担忧?”
帝辛简要说了些,最后说道:“莫老五造反确是事出有因,寡人答应祝融国复国,想让他为国效力。还有飞廉,本可苦尽甘来,谁知……”老者惊道:“崖上逝去那人原来是祝融国的飞廉将军,难怪如此面熟。”显得十分惋惜,又道:“飞廉魂归天界,老夫已让人把他葬了。”
帝辛道:“老人家救得寡人,寡人要让老人家富甲四海。”
老者笑道:“若求富贵,老夫也不会在此隐居百年……”
帝辛惊道:“老人家已有一百多岁了?”
老者笑了起来,满脸涨红,道:“陛下一定听说过彭祖吧?”
帝辛道:“彭祖,本名钱铿,世人尊称‘彭伯’,乃黄帝第八代孙。史载黄帝之孙高阳帝颛顼生老童,老童生吴回,吴回生陆终,而彭伯便是陆终的第三子。彭伯生于八百年前的尧帝时,一百多年前突然隐迹,或许早已仙逝。”
老者笑道:“难得陛下文史清晰,可听说过彭祖的一些故事?”
帝辛道:“传说彭伯善烹美食,曾做雉羹敬献天帝,天帝从未尝过这等美味佳肴,赐彭伯八百寿限,让其长驻人间,享尽福寿。”老者语气调侃,道:“哪有此事?人人都去学做雉羹敬献天帝,岂不人人都可以长寿了么?”帝辛笑了,道:“其实,彭伯的雉羹是进献给了尧帝。舜帝时彭伯师从尹寿子,学得真道,去了武夷山。”
老者道:“此事千真万确。”
武夷山,在今福建北部,以风景秀美而著称。据载,当年彭祖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彭武、彭夷,一路跋山涉水来至闽北。那时闽北还是荒蛮之地,洪水泛滥,野兽出没。彭祖父子带领民众疏浚河道,引流洪水,而后拓荒造田,豢牧牲畜,掘井取水,开化文明。后人为铭记彭祖父子开闽之功,在彭武、彭夷名字中各取一字,命名当地,即“武夷山”。彭祖首创“掘井取水”,这是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一大进步。
帝辛道:“现寡人治下已南达武夷,其中正有彭伯当年开化之功。”
老者面色变得红润,心潮起伏,道:“往事如烟。”
帝辛并未注意到老者神色变化,继续说道:“二百多年前,彭伯为我殷商大夫,曾领兵攻‘邳’,大获全胜。彭伯受封‘大彭氏国’,邳改称‘彭城’,‘彭伯’的尊称则由此来。”
历史上正有“彭伯克邳”的记载。邳,即今江苏徐州,古称彭城。徐州现存彭祖庙、彭祖祠、彭祖宅、彭祖井和大彭山等。自徐州西行约二十里的铜山县大彭镇大彭集,便是当年彭祖创建“大彭氏国”的发祥地,现存“彭祖井”一口,泉清水渊,俯身可汲。
帝辛道:“大彭氏国被彭伯治理得井井有条,不料彭伯突然将家财散于民众,悄然离去。”
老者道:“彭祖虽曾有过辉煌时候,但其内心却苦不堪言。”
帝辛奇道:“人人向往长驻人间,彭伯有此寿限,让人敬羡不已,何来苦楚?”
老者正色说道:“陛下并非彭祖,怎知彭祖的苦楚?”
帝辛笑道:“老人家何出此言?”
老者一字一句地道:“实不相瞒,老夫就是彭祖!”
帝辛大惊失色……
一百多年前,彭祖离开大彭氏国,正是来到此地潜心修道。
不少典籍对彭祖都有记述,说彭祖生于尧帝时,逝于商末周初,终年八百岁。有人对彭祖的寿命提出质疑,认为当时可能流行一种以六十天为一年的所谓“小花甲”记岁方法,八百岁只相当于今天的一百三十多岁等。不管怎样,彭祖都是中国第一寿星。
彭祖引帝辛迈步出屋,一股花香扑面而来,帝辛奇道:“已是深秋,哪里来得花香?”彭祖笑道:“此地被老夫称作‘神仙谷’,冬暖夏凉,季节反向极为平常,陛下请看了。”放眼望去,只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