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坦克的发展历程(2 / 13)

国际机车厂(KharkivKominternLocomotivePlant,前哈尔科夫机车厂)坦克设计小组独立研制的第一型战斗车辆。T-24坦克在1931年开始生产,同年,25辆T-24坦克开下生产线。这也宣告除了列宁格勒布尔什维克工厂的坦克生产线外,另一个坦克生产中心在苏联南部现出雏形——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那时,工厂已经专门建里了一个特别T2车间,用以生产坦克,而1927年组建的坦克设计小组已经成为新成立的由伊万·N·亚历克先科领导的T2K坦克设计局的核心,参与设计、制造和测试T-12和T-24坦克的工程师们也加入进来。下面这些人是苏联坦克工业的先驱,我们有必要记住他们的名字:伊万·N·亚历克先科、L·L·阿尔费罗夫、A·S·邦达连科、P·N·哥里永、E·T·季卡洛夫、V·I·多罗申科、V·T·基里连科、亚历山大·A·莫洛佐夫、N·G·波利雅可夫、M·I·塔尔西诺夫。S·N·马霍宁负责工厂的全盘生产工作。

考虑到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在此前的坦克设计和制造中已经获得了一些经验,1930年,他们得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为苏联红军陆军部队研制一型快速坦克。为了保证快速坦克的研制工作并改善管理状况,苏联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管理局(AdministrationofMechanisationandMotorisationoftheRedArmy)派出了经验丰富的军事工程师N·M·托斯金前往T2K坦克设计局,领导研制工作。

BT快速坦克(俄语中快速坦克的字头缩写)的研制工作很快超出了计划的限制,而发展成一个规模庞大的工程,它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研制一种新型坦克而是制定一个全新的完整的车辆规划。其核心内容是研制一种轮履两用的装甲战斗车辆(常规公路机动使用轮式机动,越野时改为履带)。所有与BT坦克有关的工作都由N·M·托斯金统一负责。第一辆原型车被命名为OBT(实验型快速坦克),在1931年9月底制造完成。经过测试后,设计局又对实验车型做了修改,定型后的坦克被称为BT-2型快速坦克。1931年11月7日,第一批3辆BT坦克参加了莫斯科红场的阅兵式。

随着快速坦克研制工作的完成,托斯金被召回红军机械和摩托化军官学校继续他的教学工作。1931年12月6日,A·O·费尔索夫被总参谋部派往T2K坦克设计局。他的到来也标志着提高BT-2性能,也即研制BT-2坦克后续车型BT-5的工作正式展开。研制工作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用国产M-5航空发动机(由米库林领导设计)取代进口的自由发动机(Liberty)。除此之外,BT-5坦克还将安装威力更大的45毫米火炮,替换BT-2上的37毫米炮。BT-5坦克还为车长装备了71-TKI无线电台,并在炮塔上安装扶手状天线。1932-1933年,设计工作的重点转向装甲防护方面,准备用焊接装甲板制造车体和炮塔,淘汰了铆接工艺。这种带有焊接车体和炮塔的改进型BT-2坦克被命名为BT-4坦克。

BT系列坦克的进一步改进工作被不断推进着,T2K设计局的工程师们在1935年研制出了更新的后续车型——BT-7坦克。该型坦克安装了性能更先进的M-17T航空发动机,并对传动系统做了大的改进。其中一些坦克还安装了高射机枪。1935,在BT-2坦克基础上还改进研制了一种安装1门76.2毫米火炮的原型车。它被称为“炮兵坦克”(artillerytank),用于为进攻坦克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1936年下半年,哈尔科夫共产国际机车厂被命名为183工厂。数字命名方法也被引入了工厂内部,T2K坦克设计局更名为KB-190设计局(KB是设计局的俄文字头缩写)。1936年12月28日,米哈依尔·I·科什金代替了费尔索夫成为设计局局长,后者遭到了清洗,其罪名是领导设计了一个糟糕的变速箱,尽管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