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圈的赵括没有全面理解赵王的意思,这个已经无暇再继续琢磨了,他眼下有个很棘手的问题就是:粮草供应不足。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架势已经摆开了,却发现肚子里是空的,这还如何干架。再这么下去,不用秦兵进攻,自己就饿得连举刀的力气也没有了,只剩下任人宰割的份儿。
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保卫赵国更是扯淡。
其实,赵括打心眼里是赞同廉颇的防御战略,但如果他再这么死守下去,连赵王那关都过不去,建功立业、光宗耀祖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必须要有所改变,有所行动,有所作为。
既然不能守,那就只能攻了。
赵括怀着这个信念,再一次站在了地图前。
好在自己的对手是王龁,这个人不难对付。他不知道,秦军主帅已经悄悄换人了,谍报工作没做好,赵括已经先输一筹了。
“报。”
“进来。”
“将军,秦军有增兵的迹象。我军粮草不多了,再这么耗下去,对我军不利啊。”一名将领进来说。
赵括感叹道:“是啊,拼消耗,我国是毫无胜算的。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家储备极其雄厚。而我国国土面积本身就有限,富庶地区更是屈指可数。要说士兵精锐,我过或者可以与秦国并驾齐驱,但是若要拼国力,我国与秦国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啊。”
“那该怎么办?我们难道真的就这么耗死自己吗?”
赵括道:“不会,赵王需要的是出击,需要的是胜利,至于其他的,我们不用管。胜者为王败为寇,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胜利。”
“将军有计划了吗?”
赵括道:“《孙子兵法?计篇》中提到: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我们要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进攻,采取敌人意想不到的出击行动。”
“那我军何时进攻?”
“趁秦军还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我军依旧采用廉颇将军的防御战略,在今夜子时对秦军发动攻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即便不能击垮秦军,也要给他们重重的一击。”
“妙计啊。将军果然神机妙算,末将佩服。”
赵括笑道:“不要拍马屁了,今晚子时,你带五百军士,携带干草火油,偷入敌营,四面放火,待火势烧着,立即返回。接着,我将亲率大军杀他个片甲不留。”
子夜时分,月黑风高,秦军大营很安静。
那名赵军将领带五百军士,携带干草火油,偷偷地潜入秦军营地,四面放火,风助火势,致使秦军数十里连营,陷入了一片火海。
接着,赵括率领大军杀入敌营,一番厮杀,刀光剑影,秦军被杀得鬼哭狼嚎,最终,赵括非常轻松轻松地占领了秦军的一个前沿营地。
了不起啊,刚刚升任统帅,就取得了胜利。赵括赶紧把捷报传到了邯郸,赵军全军上下,包括赵括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骄傲的情绪在赵军中渐渐蔓延开来。
秦军可是虎狼之师,难道真的就这么不堪一击吗?其实不然,否则廉颇也用不着和秦军对峙了,早就把秦军赶回老家了。
这次,赵军偷袭成功,是秦军故意为之的。
秦军将领白起粉墨登场后,面对赵军放弃防守,大举进攻的态势,白起和秦将们经过周密的思考和讨论,改变了战略决策。制订了新的作战方针: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进而分割包围、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具体计划是:一反与赵军对攻的战略,做出防御姿态,在长平东南的有利地势上构筑壁垒,与赵军作战的部队,按照白起的命令佯装败退。
结果,就出现了上面赵军取胜的事情。但赵括却不知情,以为是秦军不禁打,自己很厉害,甚至做起了一举攻下咸阳的美梦。赵括信心猛涨,他率大军离开大本营,义无反顾地扑向秦军的营垒。
此时,秦军将领白起见诱敌战术成功,立刻启动包抄计划,派出两支“奇兵”,这两支部队,共3万人,悄然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