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血战(2 / 2)

开营垒。一支25000人,可能是步兵或战车兵,断绝赵军后方交通线,切断了赵军的后路。另一支是5000骑兵直奔赵军大本营。就这样,在长平谷地的战略地图上,秦军的两支“奇兵”部队,以两个粗壮鲜红的箭头,呈弧形无声无息地伸向赵军的后路。

当赵括率军攻打秦军的壁垒前时,秦军一下子换成了白起的大旗。赵括一看,坏了,知道上当了。如果早知道是和白起过招,他就不会这么毛躁心急了,可惜,现在已经晚了,没有后悔的机会了。

结果,秦军早有准备,壁垒坚固,赵军久攻不下。看到赵军完全进入了秦军的伏击圈后,白起命令埋伏在两翼的奇兵迅速出击,将疲惫的赵军分割成几块,首尾不能兼顾,同时切断了赵军的后路。

赵军进进不得,退又退不得,在万般无奈之下,只好修筑工事坚守,等待援兵。

赵括道:“这白起太狡猾了,竟然阴我,太气人了。”

“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将军,我们突围吧。”

“突围?我赵括不是胆小怕事的鼠辈,战死沙场是我最好的归宿。要走一起走,否则,我要和弟兄们为国效忠,我不能辜负了赵王对我的信任。”赵括一身凛然正气。

这个时候,如果赵国能派出援兵的话,赵括的大军或许有救,或许会被秦军围点打援。这已经无需假设了,因为赵国的援兵始终没见踪影。而秦国却不一样。

秦昭王得到这个消息后,亲自到河内视察,并征召国内十五岁以上的青壮年,增援长平,堵截援军,切断赵军的粮道。那些前来救援赵军的齐、楚军队看见秦军强大的阵容,便观望不前,生怕惹得一身骚。

九月,赵军已经断粮四十六天,援军又不见踪影,内部便开始自相残杀,以人肉充饥。

赵括见无力回天,只能怪自己太过于轻敌,结果让几十万赵军陪葬。不能就这么憋屈死,死也要死的惊天动地。于是,他率领精锐部队强攻秦军壁垒。

“将士们,为了赵国,冲啊。”赵括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面。后面跟着他的精锐,俱是视死如归的模样。

白起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内心还是挺佩服赵括的。他一挥手下令,结果秦军万弩齐发,蝗虫集群一样的弩箭划着锐利的抛物线密集地射入了赵军身上,赵括最终被秦军射杀。

赵括一死,群龙无首,近四十万的赵军最后突围无望,只好乖乖投降。

面对庞大的四十万俘虏,白起挠头了,这些人只要重新拿起武器,就又是一名战士了。赵人反复无常,而且四十万人的给养就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弄不好一旦哗变,后果将不可收拾。于是,他命令部下把四十万降卒全部坑杀活埋,只遣返了二百四十名俘虏归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