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谋划(2 / 2)

要多久详细的教授给佃农。

赵华从小跟着爷爷奶奶下地,这些老一辈的劳动经验,让他在穿越之后受益匪浅。

就这样,大概用了五天的时间,赵家堡外就新建了两个大猪场,一个鸡场。

赵华马不停蹄的又去了自家的铁矿看了看,安排召集了周围乡村的铁匠,将一些锻造的新知识传授了出去,做好准备大练钢铁。

他估算了一下,现有的人手差不多能年产五吨左右的上好铁料,除去打造一些生产用的农具,差不多一年能打造武装两千人左右的装备。

等把这些事情都处理完,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悄然逝去,管家也带着陵川县令的任命文书回来了。

拿着文书,赵华带着管家和几个家丁,赶到了陵川县城。

三天后,和现任县令做好交接,赵华正式的成为了陵川县说一不二的话事人。

赵华做了县令后第一件事就是招募士兵。

陵川县兵号称一曲,有五百人,实际上能有两百就不错了,赵华决定先征他一千人,设为一部,锻炼一些时间,再徐徐图之。

县里就贴了告示,招募三十岁以下的男子入伍,这年头没几个人愿意当兵,为了吸引这些人能入伍,告示里写的很清楚。

每人每月能领十文铜钱,此时十文铜钱可以买两只鸡,管吃住。

这一下来报名的人一下就爆满了,赵华看着人头攒动的招兵现场,心中说不出的满足,第一天就召了三百人,第二天来的人更多,召了五百人,第三天又来了好几百。

赵华一看,当机立断,提升了招兵的标准,把前两天召的八百人又筛选了一遍,最终五天的时间召集了一千精壮的民勇。

就在赵华把这些人召集到校场准备训话的时候,校场入口处突然一阵躁动,赵华有些不悦,这时一个小兵冲到了赵华面前,单膝跪地道

“大人,门口有一个少年闹事。”

赵华皱眉道:“因何闹事?”

“一个少年因为听说了大人的募兵令,前来报名,可是因为咱们已经召集够了人手,就不许他报名。

这少年就和县尉大人起了冲突,刚才徒手打翻了五六个辅兵,这会儿正在和县尉大人对峙。”

赵华一听,来了兴趣,也不着急训话了,连忙走到了校场入口,准备看看是何方神圣。

还没出校场大门,赵华就听见那县尉说道:“兀那少年,征兵时间已过,你本就来晚,现在还敢动手打伤我的人,真是不知死活,待我禀告县令大人,定斩不赦。”

只听一个有些沙哑的声音大声的说道:“你们这告示还没有摘下来,那就还在招募的时候,某家前来投奔,你等竟敢阻挠,待某家见了你们县令,再来理论一二。”

赵华一乐,这人说话还有几分道理,抬脚迈出门去,只见一个年龄和自己相仿的少年正对着县尉,古朴的面孔,黝黑的皮肤,一双眼睛犹如铜铃。

脸上虽显稚嫩,可这身形真是魁梧,怕是有一米八五了,胳膊粗壮比的上自己的大腿,光看这身子,就知道这小子一身的蛮力。

赵华开口问道:“你是何人?为何在此喧闹?”

那少年斜了赵华一眼道:“你又是何人,来问某家。”

县尉一看,冲那少年呵斥道:“这就是我陵川县令,赵华,赵大人,无知小儿,还不赶紧跪下行礼。”

那少年有些不信道:“看他年纪与某相仿,真是县令?”

赵华哈哈一笑道:“这有什么假的,古有甘罗十二岁为相,我做个县令,有什么好奇怪的。”

那少年一听,也不在怀疑,双手抱拳道:“某家乃是陈留典韦,本欲前往河内投亲,听闻你这里入伍不但管饭,还有钱可拿,特来相投,还望县令大人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