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将领都以身殉国,一些文官也成了元军的俘虏。到了崖山的时候,朝中官员的位置一度空缺,陆秀夫曾多处找人担任,却无人肯来;陆秀夫也不能随便找个人添补,因此许多职位便一直空着。
时至今日,大宋朝已没了国土,拥有的也就是几条大船而已,即使是尚书、侍郎的职位,也没人争抢了,甚至说,如果可以来去自由,恐怕这十几条船上有一小半的人都会选择辞官。正因为如此,陆秀夫在举荐郭笨聪为军器少监时,根本没人出面反对。眼下只要有人肯任职,便是替朝庭担了重任,作为皇族中人,自然要表示感谢了。
郭笨聪没想到公主会如此客气,连忙还礼道:"公主言重了。"如此说着,心里更是惊讶,寻思:"我昨日从海里救你时,可是冒了极大的风险,如此救命之恩都未见你言谢,今日我新官走马上任,你却表示感谢,这当真是怪异之极。"发一阵呆,忽又想:"任了军器少监一职,该不会要上前线打仗吧?朝庭现在只有十几艘船,难道是将军们全部殉职,竟要文官带兵打仗了?"
郭笨聪想得失神,再一抬头,却见平南公主与那宫女正站在不远处望着自己,身边已不见了听琴的影子。他忙四下望去,始终未找到听琴,正要回船舱寻找,忽听船下有人喊道:"公子赶快下船吧,大船停下了。"正是听琴的声音。
郭笨聪听这声音似乎来自海面上,忙走到船边探头一看,只见距大船几米远处有一艘小船,船上站了四位士兵打扮的人;一个绿衣少女立在船头,正向他招手呢。
船尾有升降台。郭笨聪走了过去,下至海面,又登上那小船,再次举目四顾,这才发觉龙舟早已停止了行进。不过想来也该如此,倘若大船不停,小船又如何能靠近呢?
那小船上的四名士兵找了位置,各自拿了船浆划了起来。小船一动,郭笨聪马上坐下。
听琴仍是站着,口中说道:"丞相说了,每日的午时与子时,大船均要停驶,从船上放下小舟往返于各船。"郭笨聪道:"既然有战船,那是不是也该有运粮草的船呢?"听琴道:"自然是有的,不过却不是粮草,仅仅是军粮而已。"稍一停顿,又接着说道:"不止如此,就连淡水、火药,也有专门的船队。你看那挂着绿旗的,便是医船了。"郭笨聪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四、五外的海面上停了一艘大船,却看不清那船是否有挂绿旗,想是听琴对这些船极为熟悉,自然是知道旗帜的颜色。
听琴又道:"靠近龙舟的那艘大船,是运送书籍、字画、古董、仪器、卷宗的;南边那艘船,是朝中其它官员的家眷。"郭笨聪恍然道:"原来如此。"正等着听琴继续介绍其它船只,却见听琴四下望着了几眼,道:"其余的船只,就全是战船了。"
郭笨聪听得暗自惊讶,心想:"即使是船上的将军,也不见得认识每一艘船,听琴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竟然会知道这么多?"想到这里,再向她细瞧去,却见这小姑娘站在疾速行进的小船上,身子丝毫未见摇晃。
郭笨聪忽然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这小丫头难道会武功?
小船驶得极快,没过多久,已驶向另一艘大船。船上有人放下绳梯。郭笨聪见状吓了一跳,他从龙舟下来时,是通过一个升降装置到达小船的,他本以为这艘大船也有一个类似的装置,未想竟悬下一条绳梯。
小船稳稳地停在跟前。郭笨聪稍一犹豫,转头望向听琴。听琴看了看绳梯,又看了看郭笨聪,那神情似乎在说"公子请上船"。
郭笨聪不再犹豫,攀着绳梯爬了上去。他手脚并用,身手倒也敏捷,又生怕被人看扁了,不觉间已使了全力,转眼间便上了甲板,站定之后,正要探出身子寻找听琴,且看她到底如何上船,忽听旁边有人说道:"公子,我在这呢。"正是听琴的声音。
郭笨聪吓了一跳,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这丫头果真是个武林高手,竟然使轻功飞了上来。"不由得"啊"的叫出声来,再回头看时,却见听琴一边说话,一边从一个竹蓝里爬出来。这竹蓝子有一米见方,做得甚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