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先生拿着蜡烛站在这里,里面又如此黑暗,我们如何能看得清?"话音方落,只觉得眼前一亮,墙上竟然开了一道门,阳光照进屋内,顿时明亮了许多。周文广道:"让姑娘见笑了。其实从外面也可以走入军器库的,只是要绕些路。这军器库中不只有军械,还有几千斤火药,蜡烛自然是进不得的。
郭笨聪四下看去,只见这军器库甚是宽敞,比楼上那军器院要大上许多。周文广熄了蜡烛,走到屋内的一个角落,指着一物说道:"少监请看,这便是火炮了。"郭笨聪顺着他指的方向一看,果然看到墙角摆放了七、八件铁筒状的东西,想必就是宋朝的火炮了。
郭笨聪凑了过去,细细打量起来,心里已有了初步的概念。这火炮的炮筒长度约一米多,炮筒的内径约七、八厘米,壁厚不到两厘米,看其材料似乎是青铜所制。再观其内壁,却是颇为光滑,像是经过某种刀具削制。
郭笨聪看了一会,心里已有了主意,站起身来问道:"李署令,从此处到墙壁那端有多远?"李修铭听得一愣,前后看了几眼,道:"大约五丈吧。"
郭笨聪甚是失望,他原本想知道古代的"一步"究竟有多远,却没想到李修铭竟然用"丈"来回答,只得继续问道:"这门火炮,又能打多远呢?"李修铭道:"大约两百步。"
郭笨聪已有些头大,他只想知道一丈与一步的关系,却始终得不到想要的答案,当下暗自摇头不已,忽又转念一想,要搞清楚这些距离单位,等有机会随便问个人便是了,何必非要询问自己的属下呢?
想到此节,郭笨聪又改了话题,问道:"这火炮的炮弹可是实心弹?"李修铭道:"正是。"说着,已从地上的木箱中取出一铁球状的物事,递与郭笨聪。
郭笨聪伸手接过,只觉得这铁球入手甚沉,再看其尺寸,大约有七、八厘米,正好与炮管直径相附,当下又问:"李署令,工匠们可否试着在炮弹内装上火药?"李修铭听得一愣,紧接着已明白过来,答道:"少监的意思,可是将弹丸制成中空,并以火药填入?"
郭笨聪点头道:"正是。"
李修铭道:"前任军器监也曾试过,只是无论如何改进,总不得要领。倘若火药装少了,根本无法将弹丸爆裂,倘若装得多了,又须将弹壁做得极薄,只是如此一来,弹丸尚未射出,便已在炮管内炸了。"
周文广站在一旁,此时忽然插话道:"其实在火弩的弩矢上绑了火药筒,也可以在敌军阵营内爆炸,与少监所说的爆裂弹丸有异曲同工之效。"
郭笨聪道:"这我自然晓得,只是今日看到火炮之后忽然有了想法,便随意问上一问。"说此话时,毫无底气。他对于宋弩一无所知,自然不知道还可以在弩矢上绑了火药筒,却又不想显得自己过于无知,因此信口胡说起来,心中却想,这两日还得花些时间,将宋朝的兵器全部了解一番。
再聊得一阵,郭笨聪已将情况了解了个大概。这十几艘船上,总共配有火炮约六十门,但所谓的两百步射程,并不是有效瞄准射程,只是在百炮齐发时能击中的最远距离,倘若是要求准确性,则其有效射程连一百步都不到。另有弩机五百多架,其中又有八十多架可以发射火弩。
宋军向来重视弓弩,船载弩机的射程极远,竟然已达到了八百步,是火炮射程的四倍,也是宋军的主要攻击武器。宋弩的厉害,百年前的金兵是早就领教过的。在以往,每当金国骑兵与宋军弩阵交战时,很少有正面冲锋硬碰硬的情况发生,因为宋军的弩机射程极远,杀伤力又极大,甚至可以将一匹马从前至后射穿。
最厉害的宋弩叫做合力弩车,这种弩车装了十架弩机,需要七、八名士兵同时拉动弩弦,却只是射出一支弩矢,其射程达到了惊人的一公里。据历史记载,宋军射杀蒙哥时,就是使用这种弩机;但这并不能说明合力弩车的准确性有多好,因为当时是百弩齐发,或许刚好有一支凑巧射中,也不无可能。
至于火枪,其威力实在有限,只有十米不到的射程,只能是在近身肉搏时有些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