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嘴仗(1 / 3)

1、嘴仗

父亲像孩子一样,兴高采烈跑回家,对爷爷说:“爸,我要上战场了。”

这是父亲精心隐瞒了一个月的事。征兵工作已经开展三十余天,父亲悄悄报名并体检,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这才在最后时间,给家人摊牌。父亲做好了要挨一顿暴打的心理建设,结果并没有挨揍,多少有些意外。

爷爷毫无心理准备,一听这话,手上的铜烟袋掉到地上,当的一声,焦黄的烟水泼洒一地。父亲捡起铜烟袋递给爷爷,谁知爷爷随手抽了父亲一耳光。不重,父亲心头暗喜。

爷爷厉声喝道:“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都忘啦?跪下!”

父亲乖乖跪下,一边奉上烟袋,一边辩解:“不是远游,是保家卫国,是出国打仗,干正事呢。”

爷爷接过烟袋,厉声喝道:“老子知道是干正事。政府不是不让独子报名吗?你逞啥子能嘛?”

“你不是有孙子了吗?”父亲小声嘀咕。

“不行,老子不同意。”爷爷本来想说:“孙子也还是独子,不保险。”但他没说。

“那就由不得你啦,明天就得走,这是命令。”父亲小声顶嘴。

“你、你、你......这是要气死老子啊。”爷爷将烟袋重重搁在桌子上,吹胡子瞪眼,一时之间顺不过那口气。

父亲想起身给爷爷拍拍胸口,没爷爷命令,又不敢起,只好眼巴巴望着,一脸着急。

母亲在灶房里炒菜,奶奶一边往灶里添柴,一边骂她:“自己男人都看不住,有啥子出息嘛?”

母亲委曲极了,小声辩解:“你们鄢家的男人,哪个是女人看得住的?”母亲话一出口,才想起,话里有针对太奶奶的意思,本想解释,太奶奶却不给她机会。

太奶奶坐在灶房门口纳鞋底,看着儿媳孙媳做饭。听了母亲这话,双手颤抖一下,针头锥进手指。她一边将手指放进嘴里吸吮,一边漫不经心地说:“芳儿,你不知离别之痛,就少说两句吧。”

奶奶见太奶奶说话,不便顶嘴,心里又不甘,只好小声嘀咕:“这不正在经历吗?”奶奶现在不敢厉声呵斥我母亲了,母亲也不敢再顶嘴,她的话触痛了太奶奶内心最柔软之处。

太奶奶有四个儿子,二儿子早夭,三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说是出川打小鬼子去了。小儿子为躲避抓壮丁,远走他乡,多年不敢回家。一次次生死离别,就是一次次切肤之痛,让她早已麻木。

谁知老了老了,眼前唯一的孙子,居然自己报名,要出国打仗。她怕儿媳孙媳接受不了这个现实,特意颠着小脚,坐到灶房门口来守着。不为别的,只是希望两个年轻女人,不要在她孙子离别之际,说出一些难听的话。

母亲一直泪水涟涟,奶奶回头望着太奶奶说:“这回好啦,中午的菜都不用放盐了。”

太奶奶头也不抬:“你还知道,泪水是咸的呀?”太奶奶这话,明显是在责怪奶奶多话。男人的离别之痛,对于女人来说,不亚于儿子离别。太奶奶虽然没有经历过,但她能由此及彼,站在孙媳妇角度想问题。

快过年了,地里没什么农活可干,闲不住的太爷爷会自己找活干。太爷爷不抽烟,八十多岁的人了,身体还棒得跟小伙子似的。他刚刚给牛皮菜地锄完草回来,见孙子跪在儿子面前,一下就明白了怎么回事,微笑了一下。

实际上,太爷爷早就知道我父亲报名参军的事,也早在内心里面挣扎过了。在他看来,新社会这么好,是得有人参军报国,要是让侵略者打进国门来,好日子就又没了。当然,他还是有点私心的,想让孙子顺便替他去看看儿子,现在过得好不好。

牛皮菜地是最后一次锄草,锄完草要浇粪水,到过年时候采摘,才不至于残留大粪味。太爷爷将锄头放在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