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内,坐上爷爷旁边正位太师椅,看着我父亲问道:“你不知道打仗是要死人的吗?你三叔那些川军,出去好几百万,回来了多少人,你不知道?”
父亲不敢抬头,小声回答:“川军抗战,保家卫国,死得其所,英雄。抗美援朝,更是保家卫国,死了也是烈士,光荣。现在轮到我们这一辈了,不能做缩头乌龟。还未必一定会死呢。”
爷爷在太爷爷面前不敢放肆,他小声说:“那就是未必一定不会死。”
太爷爷瞪了爷爷一眼,一边示意父亲起身,一边责怪爷爷道:“都到这个时候了,说点吉利话吧。他三叔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么多大小战场,国家死了这么多人,他不是也活得好好的吗?”
太爷爷的话,实际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他是家里的最高长辈,爷爷也只好遵从。爷爷见太爷爷不反对父亲参军,不好再坚持,他看出太爷爷心思了,便嘱咐道:“去**要经过东北吧?有时间就去看看你三叔。”
太爷爷又说:“保家卫国,是男人的责任,即使牺牲,也是应该的。关键是部队,就得要有军人的样子,一是不能给家族丢脸,二是不能惜命,只有不怕死,才有可能不死。鄢家的男人,一唾沫一个钉,既然选择了参军报国,那就明知是死,也不能退缩。”
爷爷听不得太爷爷这样说话,本想反驳几句,一想到太爷爷承受的生离死别,可比他这个做儿子的多多了,就轻轻叹息一声,埋头吸他的旱烟。
许多年后,爷爷还在我们面前说起此事,他说我太爷爷承受的生离死别太多了,要不是我父亲最终安全回家,他是不会原谅我太爷爷的。在他看来,当时那种情况,只要他不同意,父亲就别想离开这个家。
到我当兵的时候,爷爷已经离世半截。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时的爷爷,绝不会再有当年的想法。因为,我大哥当兵那年,爷爷也是支持的,还为大哥做了一回“**礼”——破例敬了大哥一大杯烧酒,要他在队伍上好好干,同样说了太爷爷那些话。
父亲见太爷爷持支持态度,又见爷爷终于松口,赶紧给二位老人鞠躬,转身跑进灶房,解下母亲背上的二姐,啊啊啊的乱哄一气。
大哥不知父亲今天为啥这么高兴,贴到父亲身边,要他抱抱。父亲确实高兴,干脆将两个孩子都抱起来,抱着抱着,突然泪水长流。父亲赶紧将头拱进两个孩子身上,怕他们说出去,免得泪水淋湿了一双儿女的童年。
大哥还是发现了,他说:“爸,你眼睛出汗了。”
父亲从他俩身上抬起头说:“孝儿乱说,眼睛是不会出汗的。你看看,明明是干的嘛。”
大哥不知缘由,只好承认道:“哦,是我看错了。”
父亲对大哥说:“孝儿今后可得要照顾好妹妹,不准欺负她哟。”
“嗯,孝儿明白的,妹妹还小,孝儿一定会好好照顾她。”大哥很懂事,他害怕父亲手抱软了,也怕妹妹被他挤得不舒服,挣扎着要下来。
二姐不会说话,只能用手表达她的意思。她伸出小手,抹去父亲眼角上的泪渍,小嘴轻轻亲了父亲脸庞一口,一下子紧紧搂住父亲脖子不放。
父亲又将脑袋埋进二姐小小的肩膀上,再次被**恣意般的泪水给淹没了。
母亲看在眼里,紧紧咬住嘴唇,只顾默默做饭,不敢抬头去看父女俩。母亲眼里没有泪水,脸上反而洋溢着一种很是别扭的喜悦,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没心没肺似的。其实,母亲的泪水都流在心里了,她是害怕自己的泪水,淹没了丈夫出征的旅程。
事情突发,家里没准备什么好菜,只有咸菜、腊肉、青菜,以及炒鸡蛋。见菜式实在太过家常,奶奶赶紧现宰了一只公鸡,这顿离别的饭,才稍稍有了点样子。烧酒倒是不缺,家中常备着,太爷爷和爷爷,还有父亲,他们祖孙三人,平时没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