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换装(1 / 3)

在云锦区政府大院子里,泸县东面几个乡的新兵都集中齐了,黑压压好大一片,大约有五百人之多,正在列队等候领导训话。

队列中,父亲满脸兴奋,谢银山回头看他一眼,小声说:“鄢银州,你真是没心没肺。”

曾绍成不满谢银山这样说话,抢白道:“就要天天吃干饭白面了,听说一月还能吃上几顿猪肉,你心里就当真一点都不期待?”

程银章说:“少说两句吧,还不知道前路是个啥样子呢。”

谢银山说:“有命回来再高兴也不迟。”

郭隆德见程银章的话偏向谢银山,谢银山又一副怕死模样,低声喝道:“都给我住嘴吧,你们。”

父亲站中间,见周围几个拌嘴,不知如何是好。正想劝大家别说话,接兵干部大喝一声:“住嘴。你、你、你、你,还有你,出列。”

五人埋头走到前面,知道自己闯祸了,都不敢吱声。

“这么热闹,你们在说什么呢?当着大家的面说出来,我们都听听。”接兵干部存心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厉声喝道:“说,说出来大家都听听。”

曾绍成嗫嘘道:“报告首长,他们在互相询问,昨天晚上有没有拉肚子。”

程银章说:“我说没有。”

谢银山说:“我说我也没有。”

父亲和郭隆德相互望一眼,不知说什么好。他们都一本正经,队列里却传出笑声。

接兵干部听糊涂了,一时之间没弄明白,见有人在笑,估计他们说的不是这个。不明白就无从发火,想询问什么意思,又感觉没必要。想想也就算了,只好让他们回到原来位置上去。

权威不容挑战,必须严肃,他大喝一声:“立正。”

队列原本就站得稀稀拉拉,接兵干部声音再大,再震撼人心,也没几人明白立正是什么意思。接兵干部忘了,这些人还没经过训练,不懂得这些,见立正没用,便厉声吼叫道:

“安静,不要笑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姓何,叫何所畏,是你们的营长,以后就要带着你们训练,打仗。打仗是怎么回事呢,就是要死人的,怕死的现在就给我滚回去。我给你们五分钟时间考虑,是走是留大家赶紧决定,要是穿上这身军装后再走,就要算逃兵,抓回来是要被枪毙的。”

何营长一米八五,确实能给人一种直观的压迫感,威严得很。他声音非常大,几百人闹哄哄的场面,人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五分钟好漫长,没有人动弹一下,更没人交流,院子里突然之间安静得要命,空气好像凝固一般。或许,大家都在做最后挣扎,要不要“滚回去”,要真打了退堂鼓,那就丢人丢到家了。

接兵干部就是看到他们强烈要求参军,自愿上战场打美国鬼子,才在这么多人里面挑出他们来的。基本上全部都递交过血书,否则,根本选不上。

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他们都是有文化(读过私塾),有理想,追求进步的好青年,知道这个时候出尔反尔,当真“滚回去”了,那将意味着什么。“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四川乃福地,极少外敌入侵,新政府给了这批青年人机会,若不紧紧抓住,转瞬就会失去,没人甘心放弃这个既能报效祖国,又可建功立业的大好机会。

要打仗就会有牺牲,这是他们早就明白的道理,否则,就不会这么积极报名了。其实,他们内心里都有一个奇怪想法:与其贫穷痛苦地活着,不如抓住机会,到战场上去痛痛快快杀敌人。牺牲了是烈士,不死就是英雄。男人嘛,为了国家和民族,死也应该。

尽管他们还不懂得说“生当做人杰,死也亦鬼雄”的豪言壮语,更归纳不出上面这些话,但他们当时就是这样想的。当我和父亲说起当年他们当兵的初衷时,父亲告诉我,他们当时就是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