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换装(2 / 3)

的。

现场安静得放屁的声音都没有,很是令人窒息。

这种情况,弄得王一强教导员心慌慌的,他害怕当真有人不经吓唬,“滚回去”了。王教导员附在何营长耳边小声嘀咕:“我说何营长,这样说话,就不怕把他们吓得全都真的‘滚回去’了?”

何营长瞪了一眼大家,大声说:“谅他们也不敢。”

没人知道王教导员说的什么,自然不知道“谅他们也不敢”是什么意思。

接兵干部有营长、教导员,还有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像金字塔似的,一级多过一级。他们将准备好的军装捧在手里,等待营长命令大家换装。见何营长一定要等足五分钟,有人不大耐烦,显现出不安的表情。

接兵干部全都是带着任务来的,万一哪个连哪个排哪个班,果真走了三二个人,这个班的班长将会受到严厉处分。并且连带着排长、连长,甚至营长也会受到相应处分。

班长们都拖着一个口袋,站在自己班的新兵旁边,捧着一套军装,密切注视着自己这个班新兵的一切动向,打算发现苗头不对,就赶紧送上新军装,让新兵试穿。好在新兵们根本就没有一人打算离开,队列虽然站得稀稀拉拉,站定后便一直没人动弹。

有表的班长一直看表,没表的班长一直在看有表的班长,五分钟对这些班长来说,确实太长太长了。五分钟一到,班长们根本不管不顾,立即将手中的军装发给新兵,让他们当场试装。

何营长胜利了,新兵没一人离开,他看了一眼王教导员,有些洋洋自得。正要再次发表讲话,却见场面已经不受他所控制,很是恼火。正要发作,王教导员一把拉住他说:“这样不是很好吗?一个人都没离开,不仅你赢了,也说明他们保家卫国的决心,是非常坚定的嘛。”

何营长明白教导员的良苦用心,强压住一脸火气,等待大家换装。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换装,应该是发军装。一人只发一顶军帽,一套外套,一双袜子,一双胶鞋。班长说越走越冷,最好将军装穿在外面,不要脱下以前的衣服。都是年轻人,全都只着一套单衣就来了,也没带换洗衣服。听班长这么一说,感觉换下衣服反而碍手碍脚,干脆真就将军装穿在外面了事。

有人光脚来的,有人穿草鞋来的,脚也不洗就迫不及待穿上新鞋。穿布鞋的人,反倒感觉旧鞋不知怎么处理,扔掉可惜,带走又不方便。最后还是县里的军代表想到一个办法,将他们换下来的旧衣物集中起来,交给场外送行的甲长捎回交给各家。

父亲脚上穿的是一双新棉布鞋,是母亲昨晚熬夜做的,虽然现在有些烧脚,他不想带回家,怕伤了母亲的心,便别在裤腰里。曾绍成和谢银山见鄢银州将布鞋别在后背腰上,也有样学样,将布鞋收拾好。程银章和郭隆德还没成家,程银章是打光脚来的,郭隆德穿的是破草鞋,倒是非常方便。

穿套衣服,其实耽搁不了多长时间,大家穿上同样式的着装,都感到新奇,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好像在相互欣赏,耽误了几分钟时间。

何营长很不耐烦,见大家都穿戴得差不多了,大喊一声:“安静!”这声音的确压场,刚才还闹哄哄的大院,瞬间安静下来。

何营长见队列稀稀拉拉,参差不齐,本想整顿一下,突然又想到,虽然分了班,还没培训过,便看了一眼脚尖,回头征求王教导员意见:“王教,今天就这样?”

王教导员苦笑一下,说:“你还是简单讲几句吧,提醒一些注意事项。”

何营长点头,转身对大家说:“讲两句。一、各班班长照看好自己班的人,上车时不要走散了。各连、排干部一竿子负责到底,出现任何差错就由你们承担;二、各位从现在起就是军人了,军人就要有军人的样子,坐卧言行,都要严格要求自己,绝不能再像以前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