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东家的房子(1 / 6)

再造汉明 曲石 13980 字 8个月前

卯时刚到,李舟洋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对他们喊道:“天亮啦,快起床了。”说着,把边上的刘云龙推醒:“师兄,你今天怎么啦,怎么没把我们喊醒。”按规矩,应该是大师兄负责把师弟们喊醒,可能昨晚他落水了,也可能是太累了,所以今早反而是李舟洋第一个醒来。

王海清也被叫醒了,他穿好衣服跑到后门去了。

四弟睁开惺忪松的眼睛,伸了个懒腰,说道:“好想再睡一会儿呀”,边说边起床穿衣。穿好衣服后也跑后院去了。

刘云龙起床后,一看窗外,天已蒙蒙亮。他穿裤子时,觉得裤腰实在太大了,只得把裤腰的布两边一折,紧了紧,然后缚上布带,打了个结,算穿好裤子了。穿衣时,很不习惯布扣,他费力地把一个个布扣扣进了衣扣的布环,终于把衣服也穿好了。他听见后门传来一阵嘘嘘声,也走向后门。后门有一个粪桶,是东家给他们准备的。他习惯性地去找裤子的拉链,才想起这条裤子没留前孔,更没拉链,他不得不松开裤带,掏出那玩意儿,对准粪桶,把憋了一晚上的肥水撒了出来。尿完后,他又习惯性地去找牙刷牙膏,才想起,他现在是在明代,没有牙刷,没有牙膏。只得拿了个大碗,舀点水,用水刷口。刷好口后拿起布巾擦了把脸,明代还没有毛巾,这个布巾是用2层方块布缝起来的,擦起脸来一点都不舒服。

看来以后不得不习惯这个没电灯、没电视、没手机、没汽车的时代了。

几个人洗刷好后,四弟跑到东家客厅去看看了,很快就回来,对大家说道:“师傅们都在吃早饭了,我们可以去了。”

以前,师傅不动筷吃饭,徒弟是不能动筷的。于是四个人走出房门,去东家的客厅。客厅里,几个大师傅们早已在吃早饭,东家给匠人师傅们准备的是粥、白馒头(苏州人称没有菜馅的馒头为白馒头),吃粥菜是酱黄瓜、萝卜。

吃好早饭后,匠人们稍微休息了一下。休息期间,几个作头开始给匠人们安排今天要做的事。

钱师傅先安排几个木匠师傅和他的徒弟今天要干的活,然后问了一下刘云龙有关“抛梁”的准备工作及要说的吉利话。

刘云龙将准备情况一一告诉了师傅,钱师傅听后,连连点头。

刘云龙见师傅没再交待什么,知道准备的“抛梁”顺序和准备的吉利话基本符合习俗。

休息了十几分钟,匠人们各自拿着工具箱来到隔壁的工地。

这个新建的房子就在黄东家老房子的隔壁。新房子与老房子一样,都是三开间,每开间尺寸为12.5尺;进深有8架,前后各4架,深度为2.81丈;檐梁高度8.75尺,主梁高度15尺,屋面坡度比为0.44。

古时候的木匠离不开“鲁班尺”,是由古代的木匠鲁班创制的。

一开始“鲁班尺”为直尺,后与曲尺结合后,成了1把既可测长度(宽度、厚度),又可测方正度的尺子。

每把鲁班尺分为8等分,每个等分的长度称为“鲁班寸”。每个等分对应有8个大字,分别是:“财”、“病”、“离”、“义”、“官”、“劫”、“害”、“吉”。

把鲁班尺分为8等分源于《周易》的八卦。

每个大字又分为4等分,也对应有4个小字,如“财”字代表着财富和才能,“财”字的下面还有“财德”、“宝库”、“六合”、“迎福”4个小字。“财德”是指在财产、德善、功德方面的表现;“宝库”是指可得或储藏的珍贵物品;“六合”是指合和美满、天地四方;“迎福”是指迎接幸福或有利可图。

明代的营造尺1尺等于后世的32厘米(比后世的1市尺少1.33厘米),1寸等于3.2厘米,1分等于0.32厘米。

明朝《鲁班经》规定,1“鲁班尺”等于1尺4寸4分,1“鲁班寸”等于1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