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家为了显示身份,会使用檀木、楠木来建房,用红木做家具。
主梁早已涂过了桐油、开好了榫口,漆匠也已漆了一遍暗红色的荸荠漆,就等下午申时上主梁。
官宦人家的房屋大多用朱红漆。普通人家一般不能用大红色的油漆,通常用荸荠漆。穷人家造得起房时,一般还不刷漆,就刷一点桐油防腐。
泥水匠开始砌墙,油漆匠在对已制作好的门窗刷漆,雕花匠在斗、拱、窗扇上雕刻着一些动物、人物、花草,木工开始制作余下的门窗框、门窗扇。待制作完门窗后,还要给东家制作家具。
刘云龙在一根木料上用推刨推着,刨花从推刨中间的孔口一片片的飞了出来,这根料是大门框的一根立挺。
李舟洋用铲子在一根木料上开着榫眼,王海清和钱师傅拿着墨斗在放线。
小师弟李必恭一边看着外面玩耍的小孩子,一边看着师傅和三师兄弹线。要不是有师傅管着,不然他早跑到外面去和其他孩子们玩了。现在他看着师傅怎么弹线,要慢慢记住几种材料的放线规格、尺寸,将来正式学艺时要用的。
钱师傅请来的其他木工也在干着活。
吃过午饭后,东家拿来了一个红绣球、一幅对联、一大一小2个红包裹、一个托盘。包裹内是一些花生、枣子、核桃、糖果,托盘里放着升糕、粽子、肉馒头。小包裹里的物品不是用来抛撒的,是代表着幸福、安乐、家庭团结,托盘和大包裹里的物品才是用来抛撒的。
钱师傅把红绣球和小包裹缚在了待吊上去的主梁上,李舟洋、王海清也把那幅对联贴在了那根梁山,对联上写着“鸿禧百代家声振,鼎立千秋日月新”。
一些来祝贺的亲朋好友也陆陆续续来了,黄凌波在家门口一边接受着贺礼,一边恭谢着来宾的道喜。
申时很快就到了。黄东家和他的两个老婆、二个儿子、二个女儿也来了,他们都穿着绸缎服装。
朱元璋在位时,曾禁止商人穿丝绸服装,现在已大有松动,已允许普通人穿丝绸服装,前提是你要穿得起。
明代女孩子一般是怎么不出门的,今天房子上主梁,如没有外出的话,主人家所有成员都要到位。黄东家的二个女儿今天打扮得花花绿绿,分别穿着绿、蓝丝绸裙子,头上插着红花朵,煞是好看。黄东家的大女儿今年已是17岁了,扎着两条大**,胸脯已是挺出,瓜子形脸蛋上涂了胭脂,腰间束了一根裙带,显出一个细腰来。女孩子一般16岁后都要找婆家了,但黄东家的大女儿眼界蛮高,据说好几个媒婆来说媒,都因她瞧不上男方被回绝了。
刘云龙一边望着黄东家的大女儿俊俏的脸,一边在猜测她隐藏在裙子下面的两只脚是不是也和她的母亲一样裹着小脚。
黄东家的大女儿发现刘云龙在看着她,心里想道,看什么看?要不是今天家里要上梁,不然我懒得出来呢。你这个小木匠尽管很俊,但你只是个穷木匠,本小姐对你没心思。
她朝刘云龙瞪了一眼,就把目光转到别处去了。
刘云龙看到黄东家的大女儿朝他瞪了一眼,心想,你傲什么傲?等我将来有了钱,说不定连正眼都不会看你一眼。
钱师傅一看东家的人都到齐了,朝黄东家看了看。
黄东家向钱师傅点了点头,意思是仪式可以开始了。
于是,钱师傅庄重地喊道“吉时到,上梁”。
主梁直径较大,很重。梁顶的四个木工用麻绳将主梁慢慢地拉了上去,将榫口对准了榫眼。此时还不能用斧子将梁敲入榫眼,必须等“抛梁”仪式完后,梁才能入榫。
待主梁就位后,钱师傅拿来一张长木梯,搁在了主梁的中间。
这张木梯也是钱师傅为东家做的,房子造好后,木梯留给东家屋面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