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妈妈的纺线机(3 / 6)

再造汉明 曲石 16239 字 8个月前

细线很少用来直接织布。明朝皇宫设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大织造局织的布和绸缎,必须是用“纱”织出来的;皇宫派往各织造局的太监监制、采购的衣服都是用精布和绸缎做的。

他妈妈左手拿着三根棉条,双脚踩着踏杆。从棉条中抽出几丝棉花,捻在锭子的钩子上,作为棉线的一个头,然后踩动踏杆,锭子飞速旋转,将棉丝加捻。他妈妈把左手向后拉伸着,棉丝不断被抽出,并被加捻,再倒转一下转轮,棉线就从钩子上脱落,靠自身的捻力卷在锭子上。再把棉线与钩子勾住,循环着踩踏杆、加捻、棉条拉伸、脱钩、卷线的动作。如不小心一根线断裂了,须在钩子处将断头与棉丝重新连接。一根棉条用完后,就要换新的棉条,接着纺。

见儿子在旁边看她纺线,妈妈就说道:“这有什么好看的?”

“妈,你一直用这样的机器吗?”

“傻儿子呀,从我会纺线起,我就一直用这样的机器。这还是我嫁给你爸时的陪嫁呢。”

“妈,这个纺线能赚多少钱?”

“纺一斤棉花赚20文。”

“那你一天能纺多少棉花?”

“妈要给你们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一天最多纺1斤棉花。城里作坊里的人,一天可以纺2斤棉花。”

“那么老式机呢?”他说的老式机是指单锭纺线机。

“用老式机连续纺线的话,一天能纺1斤”。

“这个机子有3个锭子,一天为啥只能纺2斤棉花呢?”

“这个纺线机与老式的相比,是多了2个锭子,但三个棉条不是同等量的,手中一个棉条纺完了,要停下来换棉条,而且熟练程度再好,也有断线的时候。三个锭子的棉线会经常断线,一根棉条用完了,要换新棉条,就不得不接断头,所以效率最多提高2倍。 ”

“那把棉线拉细呢?”

“把纺好的粗线拉细一次的话,1斤棉线可多赚30文。”

“一般要拉细几次?”

“好的线,一般至少要拉细二次。”

“拉细二次的话,可以赚多少钱?”

“拉细一次后,再拉细一次的话,因难度大,还可以多赚40文。”

“妈,那你干嘛不拉细二次呢?”

“傻儿子,我们最多把棉线拉细1次。棉线拉细1次,相当于把棉线的长度加大了1倍,再拉伸1次的话,棉线的长度相当于比粗线增加了4倍。线越细,对纺工的技能要求越高,极容易断。所以我们村里大多是纺粗线,大量粗线由棉线坊自己去拉细的。”

“棉线坊是怎么知道线有没有被拉细的?”

“棉线坊把弹好的棉花放给我们纺线,我们把棉线交给棉纱坊的时候,他们会测定棉线的细度。像这种粗纺线,不用测,一看就是没拉细过的,一斤棉线就给我们20文;如线的细度达到棉线坊要求的话,1斤棉线会给我们90文。”

“也就是拉细的说可以多赚70文。”

“可以这么说。”

“我们村里那些缫丝的呢?”

“我们村里养蚕的,有些人家家里有缫丝机,缫丝后把生丝卖给丝坊。”

“他们缫1斤丝能赚多少钱?”

“他们缫1斤丝能赚多少钱就不好说了,他们把生丝卖给丝坊的价格是每斤8钱,他们一斤生丝能赚多少钱,要看他们养蚕的成本、缫丝的成本。”

“丝坊收购蚕茧的价格呢?”

“丝坊收购蚕茧的价格大致在每斤7钱。”

“也就是说,缫丝的毛收入是每斤1钱?”

“不能这么算的。1斤蚕茧中不仅有蚕蛹,还要去掉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