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跑鬼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也不是你我几个人不怕死就能做到的事情。到了战场上,和鬼子玩命没话说,但是战场间隙,让自己休息休息,去像个普通人一样去喝喝酒,玩玩乐,找个媳妇成家立业,这才让兄弟们有个盼头不是?你啊,平常蹦的太紧了,没有必要。等将来打跑了鬼子,要让自己还有能够回得去的家!万一咱们没能把鬼子打跑,那得让咱们的儿子继续打,你说是不是?”
“是,连长教诲的是!”杨成峰站得笔挺,字正腔圆面无表情的说道:
“不过如果所有人都是您这样的想法,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打败日本人?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日本人?夺回我们的土地?”
萧天河看着他的样子,有些哭笑不得,不过他也看出来,对方根本没在听他说的——这一点也和萧云山一样。
他只好摆摆手让杨成峰出去,免得留下继续尴尬。
在美英参战的问题上,虽然他对于杨成峰的说法表示赞同,但是还是希望他们能够尽早参战,给小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这样,战场上的中国官兵们起码能够少死几个就够了。
毕竟这一路走来,萧天河已经看够了各种死亡,当初和他一起在保安团和87师的战友们,现在除了他一个以外,几乎已经全部殉国。
只是事态的发展并不如萧天河所期望的那样可以给中国战场“减轻负担”......
实际上,早在12月7日日军入侵珍珠港的同时,就顺道对泰国发动了进攻,本身就有加入轴心国意愿的泰国,面对强大的日军,军队只象征性的抵抗了几个小时就彻底宣告投降,成了日军在东南亚的桥头堡和轴心国的一员。随即,日军利用泰国作为基地,南下马来半岛,以轻微的代价迅速击溃了当地英军,势不可挡的横扫整个东南亚。另一只日军部队开始在泰国和缅甸边境集结军队,做好入侵缅甸的准备......
中国的近代工业始于满清的洋务运动,清末时已经可以制造陆军大口径炮和较为先进的海军巡洋舰。然而经过北洋和民国的乱局,再加上国民政府“黄金十年”的蹂躏。到抗战爆发前工业水平和世界的差距反倒不如清末,主要武器弹药依然严重依靠进口。军队配发的万国牌武器就是体现之一,本国工业只能最低端的组装和仿制一部分武器。
因此保持物资进口通道的通畅也就成了确保国府的抗战物资能够进行下去的必要条件之一。
抗战开始后,随着广州,上海甚至整个中国东部所有港口口岸的失守,中国的对外交通线就只剩下两条陆上交通——西北和通过**的中苏公路和苏联连接,以及云南通过缅甸链接海路运输。
中苏公路在抗战伊始苏联的全力支持下给中国提供了大量援助,苏联先后向**提供了20个师的武器装备(远大于德国援助),甚至直接派遣航空队直接援华参战。(国军此刻主力部队皆为苏式装备)
但是到了1941年6月,苏德战争全面爆发,苏联红军节节败退,自顾不暇,实在无力再对中国进行援助。
至此,海外援助的交通线最后就只剩下通过海运走缅甸仰光这条通道可走。
从1937年12月起,15万中国劳工开始用最原始的手段修建这条从昆明直到缅甸腊戌,与缅甸铁路交通线汇合的公路,经过9个月昼夜不停的施工,无数劳工因为劳累和疾病永久的埋葬在道路两边。
当然,他们的牺牲也换来了极大的价值,仅在1941年,就有132193吨各种战略物资从海外抵达缅甸,汇聚到仰光,再通过这条公路运抵中国,用在抗日战场上。
然而,现在,日本人打算从源头上彻底切断这条通道,这对抗战中的中国来说,是一个极度致命的问题。因此,等不到英美先要为中国减轻压力,中国军队就必须调动自己捉襟见肘的主力部队,去为英国人收拾缅甸的残局,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