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苑保卫战(3 / 3)

日新闻》采访的时候,都不得不对学生兵们在南苑的英勇奋战表示钦佩——“面对面地死战也不肯退却”,“中国兵甚至负伤几次依然冲上来拼杀”。

学生兵们的坚守,使南苑这道阵地在中国军队手中多保留了近半天的时间。

以上为-京报网-纪事-21天北平陷落-——“七七事变”73周年祭

赵登禹(1898—1937),字舜臣,汉族,陆军上将,民族英雄,山东菏泽赵楼人。少年时因家境贫寒,未入私塾读书,在家务农并师从武术名家朱凤军习武。

1937年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因汉奸潘毓桂向日军出卖情报而在丰台区大红门处遭到日军伏击,壮烈殉国,牺牲时年仅39岁。赵登禹是抗日殉国的第一位师长。

他从小性格倔强,胆大机智,嫉恶如仇。13岁时拜师习武,刻苦勤奋,聪颖好学,昼夜练习,很快把各种拳术和枪、刀、剑、棍等武艺,练得样样娴熟。

1933年初,日军发动侵略东北的九一八事变后又将战火引到了长城一线,企图侵占华北。国民党当局被迫应战,赵登禹奉命率领109旅从蓟县出发,把守喜峰口阵地。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击,赵登禹率领战士多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击退了日军的攻击,坚守住了长城阵地。

1919年春夏之交,冯玉祥部驻防湖南常德,城北德山和石板滩时曾闻有虎伤人畜。有一次,赵登禹和战友们在德山练习野战,训练中发现了一只猛虎,士兵与山上居民边追边打,赵登禹冲在前面,连发数枪,皆击中老虎的要害,最后,老虎窜到江中。士兵们把老虎拖了上来,送到冯玉祥处,冯玉祥很高兴。事后冯玉祥请城里的照相馆为赵登禹照了一张骑在虎背挥拳的照片。1937年7月28日赵登禹在北平抗战牺牲。31日,冯玉祥在南京找出这张照片,题写了“民国七年(1918年)的打虎将军”,以示纪念。

以上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