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恨起陈长安来。

陈长安当真是个敛财的能手,可惜就是不忠诚。

赚的钱估计都全部自己藏起来了。

不然的话,为何她当初想要修个宫殿都没有银子。

姬倾澜算了下,发现自己当初要修宫殿的银子,

花费不到陈长安出征漠北军费的四分之三。

结果就这么个事,还要被陈长安劝谏,晋国正是需要用银两的时候,皇帝不宜为了面子大兴土木。

想想,她之前是国君,如今更是升格为女帝。

皇帝没有宫殿,怎么宣告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怎么能够服众?

而如今从柳清瑜的口中得到“增发宝钞”的建议,正合了姬倾澜的心意。

一时间,她越看柳清瑜越觉得顺眼。

心想过去定是陈长安蒙蔽圣听,以至于她忽略了柳清瑜这等贤才。

世人都说,柳清瑜只不过是陈长安的跟屁虫。

可如今看来,柳清瑜才是真正的贤才。

不然,为何想法正好与她不谋而合。

然而究竟增发多少合适呢?

要不,多增发一些,把修宫殿的事情也给安排起来?

姬倾澜沉吟片刻,想起的却是陈长安说过的“通货膨胀”一事。

虽然她觉得陈长安是乱臣贼子,又有前面的事情证明陈长安的无能。

但是确实人言可畏,姬倾澜还是会下意识到顾虑陈长安过去的警告。

而柳清瑜也立刻看出,姬倾澜是在顾虑通货膨胀一事。

于是她便故意道:“陛下可是在顾虑陈长安过去的警告,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

姬倾澜听后,虽然面色不愉,还是点点头:“正是。”

“通货膨胀,只不过是陈长安用来蒙蔽圣听,恐吓陛下的妄言罢了。”柳清瑜轻笑道。

柳清瑜内心早就已经推演过陈长安有关“通货膨胀”的言论数次,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陈长安在撒谎。

而女帝姬倾澜闻言,立刻就感了兴趣。

柳清瑜也不卖关子,将自己内心的计划和盘托出。

“陈长安所言的通货膨胀,只是因为晋国的白银储备不够。

若是百姓集体将宝钞换成白银,国库里断然没有这么多银子可以兑换的。

那既然如此,直接宣布禁止将宝钞兑换成银子便可。”

“另外,还请陛下严刑峻法,明令晋国境内,官方货币只可使用宝钞。

至于陈长安留下的银本位制度,即刻起立刻废除。”

“如今朝廷有盐铁官营,陛下增发宝钞之后,只需要把民众买盐收上来的宝钞再销毁一部分便可。

这样需要物资的时候便增发宝钞,大肆收购物资。

若是物资不紧缺的时候,便销毁宝钞,确保市面上流通的宝钞数量下降。”

“这样无论增发多少宝钞,只要事后进行二次回收,便不可能产生任何问题。”柳清瑜自信道。

这“禁用银两”“回收宝钞”“宝钞与食盐挂钩”三策,乃是她利用毕生所学制定出来的三道良策。

细细想来,这三道良策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而过去陈长安的反对,在她看来自然是无稽之谈。

过去陈长安总是反对她的增发宝钞的策略。

但如今看来,只是陈长安目光短浅。

他根本想不到,柳清瑜如果能够实行这三策。

那便能短时间内大量的获得钱财,用在其他利国的领域。

凭这三策,柳清瑜,就自信已经站在了比陈长安更高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