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1 / 2)

女帝姬倾澜刚刚批阅完奏折,正在活动手腕。

没有了陈长安,这批阅奏折的事情便落在了她和柳清瑜头上。

这茫茫多的奏折,她一开始批阅的时候还颇感兴趣,有种纸上定江山的感觉。

可是两三日皆是如此持续下来,她便真的有些吃不消了。

哪怕有柳清瑜的辅佐,她依旧感觉到手腕生疼。

姬倾澜目前只看一些重要的奏折,其余的都是随便批批,但即便如此,依旧感觉到精力被消耗一空。

“若是陈长安还在……”她刚刚冒出这个想法,就直接掐灭。

传言之中陈长安批阅奏折极其仔细,对晋国的事情可以说是了如指掌。

但姬倾澜亲身批阅奏折后,便断定这是谣言。

陈长安批阅奏折定然极其随便,估计还不如她呢。

而之前看到陈长安留下的奏折里面,满满透露出的晋国上下全是内忧外患的信息。

姬倾澜更是断定,陈长安只是沽名钓誉的废物之流。

相比之前随手解决晋国经济问题的柳清瑜,完全可以说是不值一提。

既然对批阅奏折已经不感兴趣,如今,唯一能提起女帝姬倾澜兴趣的,便是增发宝钞一事了。

“黄高,你说朕增发宝钞这件事情,做得怎样?”

姬倾澜倚靠在椅子上,伸了个懒腰,看着眼前跪在地上的太监总管黄高志得意满道。

陈长安在时,总是阻止她重用阉人。

然而那些大臣一个比一个说话难听。

就连柳清瑜,也不过是堪堪能够参透一点圣心。

只有这些太监,才能说些忠心的好话。

这天下是她姬倾澜的天下。

若是作为天下的主人,都不能开心,那又有什么意思。

黄高看到姬倾澜那副志得意满的意思,立刻会意。

“圣上此次解决西北赈灾问题,可以说是不费吹灰之力啊。”

“若是陈长安在,非得从百官那里募集银子,让百官大出血才能解决赈灾这事。”

“而圣上只是略施小计就解决此事,圣上当真是才智过人,乃是当今一等一的明君。”

黄高抬头,看到女帝姬倾澜的面容变得更加得意,顿时明白自己刚刚的这番马屁起到作用了。

想要让姬倾澜高兴,一是要照顾姬倾澜的面子,二是要拿陈长安拉出去做对比,作为女帝踩在脚下的垫脚石。

“不错,朕想的也是如此。”姬倾澜笑道。

按照陈长安的性子,当真有可能打从百官那里扣银子出来的主意。

然而如今,她姬倾澜只是简简单单的增发宝钞,就解决了银两短缺的问题。

百官不用出钱,自然是应该对她感恩戴德。

而且滥印宝钞多出来的钱,也能用来修建宫殿。

往日群臣不是喜欢劝谏她不要好大喜功,不要修宫殿吗?

现在她用的是自己的银子修宫殿,百官又能说出什么话出来?

无论怎么想,姬倾澜都觉得,增发宝钞作为她执政的第一策,相当的完美。

至于黄高故意模糊柳清瑜献计和她自己想出计策的区别,姬倾澜完全没有在意。

在她看来,柳清瑜献计,跟她自己想出没有什么区别,这晋国,毕竟是她姬倾澜的晋国。

果然,没了陈长安,这晋国照样在运转。

并且若是陈长安在,她也发掘不出柳清瑜这样的人才。

姬倾澜立刻觉得,自己恐怕是跟历史里记载的明君一样,天命加身,并且有足够的识人的才能。

不然的话,为何刚掌权,就有柳清瑜来献计。

“陈长安那个该死的家伙。”想到这里,姬倾澜就是一阵恼怒。

若是早点让她亲政,晋国早就更加强大了。

当夜,姬倾澜早早的就睡了,同时无比的期待第二天早朝上,她宣布增发宝钞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