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的齐声歌颂和赞同。

天空阴云密布,女帝姬倾澜的心情却相当的不错。

因为按照她的估计,她很快就会又有钱又有美名了。

这晋国的振兴,便从今日开始。

这过分的乐观,让她没有注意到朝堂之上的肃杀氛围。

然而柳清瑜却早早的注意到了,文武百官那整肃的面容。

无数人目光如刀,像是要把那想象中存在的奸臣千刀万剐。

然而柳清瑜并未在意,在她预料中,今日确实会有一番辩论,但是这场辩论,却是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她只恨,陈长安不在。

若是陈长安在,她非得当面辩倒陈长安不可。

然而柳清瑜又看女帝,发现她似乎毫无察觉的样子。

顿时觉得,今天这早朝,怕是会爆发出一场腥风血雨。

直到文武百官入列,女帝姬倾澜才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

但她料想,这定是因为百官在因为西北灾情和其他种种的内忧外患而担心。

只要她提出增发宝钞的计策,那么局面立刻就会好转起来。

殊不知下面满朝的官员,也是悬着心。

他们心里还存留着最后的侥幸,希望女帝姬倾澜这些日子已经想明白增发宝钞的危害。

若是女帝不提增发宝钞,那百官自然也用不着“忠言逆耳”,能够与女帝保持表面的和气便是再好不过。

然而女帝刚刚开口,百官立刻精神一振,知道戏肉来了。

“西北最近涝灾频发,已然是生民涂炭,朕有意赈灾,但苦于国库银钱不够。

朕思来想去,决意增发宝钞。目前决定的数额,是增发过往数额的一倍。”

话音落毕,女帝姬倾澜期待的看向群臣。

想象着等会儿群臣会如何赞赏自己的英明和果决。

若是陈长安那个狗贼,定然是犹犹豫豫。

整天念叨着通货膨胀,万事需要谨慎。

却不知道,作为帝王,最重要的就是果断。

朕天生贵胄,自然与陈长安这种泥腿子截然不同。

女帝话音刚落,群臣中立刻陷入一片死寂。

众人刚刚悬着的心,此刻已然死掉了。

素有心疾的官员,此刻捂住胸口,只感觉随时要心疾爆发。

一倍?增发一半都有物价崩溃的可能。

若是增发一倍,宝钞怕是要彻底变成废纸了。

姬倾澜看到群臣无动于衷,心情已经有些不悦。

直到看到一人上前,才觉得心情稍好。

此人是大司农李行舟,姬倾澜心中默默的想起此人名字。

同样是李家大族出身的豪门贵子,自然能够认可朕的政策。

姬倾澜心中默默满意道。

“请陛下以社稷为重。”

闻言,姬倾澜一愣。

片刻后,她才明白,这李行舟,怕是在反驳自己。

她立刻眉毛倒竖,好心情没了一半。

心道,这李行舟,怕是陈长安的残党。

当初她下手还是不够狠,让陈长安的残党居然留在了朝中。

“还有谁反对?”女帝摆出想象中的帝王威严,沉声道。

同时目光在群臣之中扫视,她倒要看看。

陈长安究竟在朝中还有多少残党。

又是数人走出,姬倾澜心中默默记下几人的样貌。

然而很快,她的面色就彻底僵硬。

不仅仅是几人,朝堂之上,小半的官员都突然出列。

齐声道:“请陛下以社稷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