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迫的兄弟,此刻兵戎相见,鲜血染红大地,喊杀声震碎苍穹,无辜百姓夹在中间,家园被战火焚毁,流离失所,哭声在硝烟中回荡,让人倍感凄凉。
随着战乱蔓延,江湖门派也卷入其中。一些大门派,仗着门下弟子武艺高强,试图在乱世中建立一方霸权。华山派掌门野心勃勃,率弟子下山,先是抢占周边城镇,征收赋税,而后与其他门派争雄。少林、武当等名门正派,虽秉持正义,不愿参与这无端纷争,可也难免被战火波及。寺庙道观常被各路军队当作临时据点,僧道们被迫流离,珍贵的典籍、文物或毁于战火,或被抢夺一空,传承千年的文化脉络遭受重创。
文人墨客们,昔日在亭台楼阁里吟风弄月,如今却陷入深深的迷茫。部分文人投身义军,欲以笔为剑,为新秩序呐喊助威,撰写檄文痛斥王朝腐朽、宣扬义军正义;另一拨文人则固执守着旧朝,即便食不果腹,仍幻想着王朝复辟,在残垣断壁间书写着哀伤挽歌,文化传承在战火纷飞中被撕扯得支离破碎,知识的火种摇摇欲熄。
情报谍战,也成了乱世中看不见的硝烟战场。各方势力纷纷派出奸细,潜入敌方阵营,刺探军情、离间将领。小小情报员,怀揣着机密信件,穿梭于刀山火海,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灭的下场。一份敌军兵力部署图、一次关键军事会议纪要,都可能改写战局走向,为此,各方不惜重金培养死士、收买叛徒,谍报网络错综复杂,背叛与忠诚、谎言与真相在黑暗中激烈碰撞。
军事科技在战乱催逼下,畸形发展。为求在战场上克敌制胜,工匠们日夜钻研,攻城器械越发精巧巨大,投石机能将数石重的巨石抛出百丈远,砸向城墙,瞬间砖石崩裂;火炮的威力也越来越强,震耳欲聋的轰鸣声,让大地颤抖,可频繁使用,也让无数无辜百姓葬身火海。防护装备同样革新,铁匠打制出更为坚固的盔甲、盾牌,然而,资源被大量消耗在军备上,民间手工业、农业愈发衰败,形成恶性循环。
海外,周边藩属国听闻中原大乱,心思各异。有的藩属国感恩旧朝恩泽,派遣使者带着物资、军队,试图协助平叛;有的却妄图趁火打劫,在边境蠢蠢欲动,侵扰边境村庄,掠夺人口财物。中原王朝自顾不暇,无力维持往日宗主国权威,边疆防线千疮百孔,领土主权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王朝的正规军,早已腐朽不堪。军官克扣军饷,士兵们食不果腹,哪还有心思操练、作战?每逢出征,不是望风而逃,就是阵前倒戈。军队内部拉帮结派,山头林立,军令不通,上头派下的作战任务,往往被各级军官推诿敷衍,偌大一支军队,形如散沙,空耗钱粮,却毫无战斗力可言,根本无法阻挡义军汹涌的势头。
这场天下战乱,持续数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繁华的城镇沦为废墟,热闹的市集寂静无声,道路上不见商旅往来,只剩残兵败将、流民乞丐艰难跋涉。孩子们在战火中失去童真,眼中满是惊恐;老人们眼睁睁看着儿孙战死、饿死,哭干了眼泪。乱世仿佛一个巨大的绞肉机,无情绞碎着生命、希望与文明,不知何时,曙光才会穿透重重阴霾,给这苦难人间带来一丝生机。 话说最先起事的那支黄巾义军,在赵猛带领下,一路势如破竹,攻克数座县城。队伍扩充至十万之众,可随着势力增大,内部矛盾也悄然滋生。赵猛本是质朴矿工,不懂驭人之术,麾下将领各怀心思,争权夺利。粮草分配不均、军功评定不公等问题,引发多次内讧。一次大战前夕,负责押运粮草的将领为争功,擅自带领本部人马提前出击,结果陷入敌军重围,粮草被劫,大军顿时陷入困境。虽然后来勉强突围,却元气大伤,士气低落,队伍离心离德,曾经的热血激情被内部纷争消磨殆尽。
北方草原部落混战,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以拓跋部为首的大部落,兼并诸多小部落,组建起一支剽悍骑兵。首领拓跋宏野心勃勃,不满足于草原霸权,竟率骑兵南下,意图趁中原大乱分一杯羹。他们机动性极强,如鬼魅般穿梭于中原大地,烧杀抢掠,沿途城镇村庄难以抵挡。百姓听闻拓跋部骑兵来袭,纷纷弃家出逃,可哪能跑得过